返回

十国风华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三十一章 火烧浮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下蔡镇屯兵处!

晚风顺着帐帘缝隙钻进来,卷起案上的几片文书。义成节度使张永德手持李重进派心腹送来的密信,目光快速扫过“严防林仁肇水军、守住淮河浮桥”的指令,指尖在“李重进”的落款上轻轻一顿,随即抬头对着来使点头道:“好,我知道了。劳烦你回去通禀李将军一声,下蔡镇的防线有我在,定加紧防守,不让南唐兵马踏过来一兵一卒!”

“是,将军,那我就先回去复命了!”来使拱手行礼,转身快步退出营帐。

帐帘刚落下,张永德便将密信扔在案上,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哼,低声自语:“还真当自己是手握大权的大将军了?领着那么多人马围困寿春城,耗了这么久都没拿下,反倒要我在这守浮桥给他兜底,也不知道官家心里是咋想的,竟让这种人统领大军!”

他向来与李重进不和,此前就因兵权分配多有争执,如今见李重进战事不顺还要指挥自己,心中更是不满。

可话音刚落,帐外突然传来心腹的声音:“启禀将军,都虞侯赵匡胤将军,带着手下兵马赶来,此刻正在营外求见!”

“赵匡胤?”

张永德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眉头微微皱起——自从赵匡胤与杨骏在殿前司一同练兵后,两人各自忙着军务,私下里的来往就渐渐少了,如今寿州战事正紧,对方突然从寿春方向赶来下蔡镇,着实有些意外。

他压下心中对李重进的不耐,抬手整理了一下铠甲下摆,对着帐外沉声道:“让他进来吧。”

帐帘“哗啦”一声被掀开,寒风裹着几分凉意钻进来,身着银色铠甲的赵匡胤大步走入,铠甲边缘还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赶路匆忙,却依旧难掩眼底的锐利。他对着张永德拱手行礼,语气没有多余客套,却带着几分旧识的熟稔:“张将军,叨扰了。许久未见,看你这神色,张将军似乎有些憔悴?”

张永德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侧身抬手示意他坐到案旁的空位上:“赵都虞侯客气了,连日守着浮桥,免不了多费些心神。倒是你,怎么?也从六合率兵赶过来了?你不去李将军那里汇合,怎么突然有空来我这?”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赵匡胤身后——那里还跟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将领,虽不如赵匡胤沉稳,却也透着几分英气。

赵匡胤顺着他的目光回头,随即侧身让身后的人上前一步,笑着解释道:“忘了给张将军介绍,这是舍弟赵匡义。他刚入军中不久,此次跟着我来寿州历练,我便带他一起来见见张将军,多认认军中的前辈。”

赵匡义当即上前一步,对着张永德拱手行礼,语气恭敬:“末将赵匡义,见过张将军!”

张永德看着眼前的赵匡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抬手虚扶了一下:“原来是赵家二郎,果然是虎兄无犬弟。快坐吧,帐里有刚煮好的热茶,赶路辛苦,先暖暖身子。”

待三人落座,亲兵端着铜壶进来,为每人斟上热茶,气氛也渐渐热络起来。赵匡胤端起青瓷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浅抿一口后放下杯子,原本带着几分笑意的神色瞬间沉凝下来,语气也多了几分郑重:“张将军,此番官家特意让我率兵驰援寿州,我刚到前线,就听闻下蔡浮桥这边情况不宁。我知道这浮桥是咱们与后方的粮草要道,如今有件关乎浮桥安危的要紧事,想跟你好好商议。”

张永德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指腹摩挲着杯沿的花纹,眼底的随意瞬间散去,他抬眼看向赵匡胤,语气笃定:“哦?看你这神色,你想说的,也是与林仁肇的水军有关吧?”

这话一出,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头道:“正是。我来的路上,杨骏已让人送来消息,说林仁肇率水军从水路驰援寿州,目标极可能是下蔡浮桥——他想烧了浮桥,断咱们的粮草补给,到时候寿州前线的大军,怕是要陷入困境。”

一旁的赵匡义也放下茶盏,补充道:“张将军,我们沿途查看过淮河水位,近日水流较急,若林仁肇的战船顺流而下,速度会比预想中更快。而且他手下的水军多是淮南本地人,熟悉河道,若是搞夜袭,怕是防不胜防。”

张永德闻言,眉头拧得更紧,他将茶盏重重放在案上,沉声道:“我也收到了斥候的回报,说林仁肇的水军已到濠州境内,离下蔡不过两日路程。我这几日加派了巡查,可浮桥长达数十丈,想全防住,实在有些吃力。”

赵匡胤手指轻轻点在案上的淮河地形图,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对杨骏计策的认同:“杨将军特意跟我说过,林仁肇的水军若想毁坏浮桥,最直接的法子就是火攻——浮桥由木板搭建,一旦被火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