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 11 月,历史的书页悄然翻至这一节点,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
太平公社迅速响应,召开了 “反击右倾翻案风” 的誓师大会,会后还放映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春苗》,一部是《决裂》,试图通过这些文艺形式,让运动的理念深入每一位社员心中。
一时间,太平镇的大街小巷,大幅标语也先后出现。随后,全公社各个大队纷纷办起 “学习班”,被纳入其中的人员成分复杂,形形色色,无所不有。
就拿太平公社太平大队来说,其 “学习班” 吸纳了三十五个成员,后续因问题严重,被转送至公社 “特别学习班” 的人数也颇为可观。
此次学习班规模空前,力度亦是前所未有的大。竹青的父亲竹安民与地区公安处处长白原私交甚笃,堪称 “生死之交”,可即便有着这层关系,竹青还是未能幸免,
被关进了太平大队的 “学习班”,罪名是 “乱搞男女关系”。与她被指存在不当关系的男子,是本镇知青柳青平,柳青平正是逃婚远赴新疆的柳青燕的弟弟。
柳青平身材不高,却生得眉清目秀,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脑袋瓜转得极快。他家就在太平镇中街十九级台阶旁,街对面便是公社的围墙,地理位置十分显眼。
早在竹青还在县城读高中时,柳青平便对她展开了热烈追求。他接连寄出几封言辞炽热的信件,满心期待能得到回应,然而现实却如石沉大海,竹青对他的信件全然不予理会,仿佛从未收到过一般。
柳青平为此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多日,始终想不出能打动竹青的法子。无奈之下,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太平镇街上素有 “黑高参” 之称的汪图。
此人在镇上以智谋自诩,常给人出些旁人想不到的主意。柳青平将汪图请到家中,好酒好烟热情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才将自己的心思和盘托出,诚恳地向这位 “黑高参” 求取良策。
汪图不紧不慢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又夹起大块的肉送入口中,吃得津津有味。待酒足饭饱,他才悠然点上一支烟,缓缓开口说道:
“都说你是个机灵鬼,怎么这点小事就把你难住了?听好了,你可以多用几个化名写信,再频繁变换投递地址,每个星期寄上七封信,看她还敢不敢不理你?一个月下来,三十封信不过才两块四角钱,就你家这条件,这点钱算得了什么。”
柳青平依计而行,这一招果然奏效。竹青所在班级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都在传她谈恋爱了,而且追求者众多,每天都能收到不同的情书。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竹青不堪其扰,最终不得不给柳青平回信,恳请他别再写信了。
竹青高中毕业回到家中后,对柳青平依旧避之不及。不管是在街上偶然碰面,还是生产队开会时,只要看到柳青平的身影,她便像见到瘟神一般,远远地躲开。
虽说柳青平的家与竹青的家相距不过五十米,近在咫尺,可他却始终找不到接近竹青的机会,空有满腔热情,却无处施展。
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备好好酒好烟,煮上大碗的肉,又一次把汪图请来。酒酣耳热之际,汪图微微眯着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提纲挈领地说道:
“你就记住,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后你就给我‘死缠烂打’,一天去她家三次,缠住不放。俗话说,贞节女也怕无赖汉,你得瞅准时机,给自己创造机会,懂不懂,一定要学会创造机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恰在此时,上面下达指令,要求在各生产队推广 “温床育苕苗” 的新技术。这项技术颇为讲究,需在地里筑起两尺高的长方形土墙,围成一个四面不透风的小空间,形似一间小屋子。
先将红苕提前埋入其中,施好肥料,再盖上沙土,顶部铺上草席。更为关键的是,要在里面插上一根温度计,每隔三个小时就得测量一次温度,如此周而复始,不分昼夜。
每个生产队需选拔两名有文化、有知识的技术员负责此事。柳青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精心准备了酒和烟,登门拜访了好酒贪杯且为人猥琐的越队长。
越队长收了好处,在生产队社员大会上,便顺理成章地宣布本队 “温床育苕苗” 的技术员由知青柳青平和竹青担任,二人需昼夜轮流值班。
在这段值班的日子里,柳青平使出浑身解数,对竹青展开了疯狂的攻势。他不顾竹青的冷淡与抗拒,日复一日地死缠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