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四户装了电视的人家,每晚门槛都快被踩烂了,比集市还红火。
后来又出了《陈真》之类的电视剧,这下可好,太平乡电影队散伙成了板上钉钉的事,跟秋后的蚂蚱没两样。
电影下乡这条路也没走多久,上头突然下了通知,不准向社员强摊放映费。可生产队、大队、乡政府个个都兜比脸干净,哪有钱补贴电影队?没多久,太平乡电影队就撑不住了,散伙散得比谁都快,柳青青光荣加入失业大军,成了无业游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进入了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磨枪” 的年代。八十年代那阵子,“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 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跟过年放鞭炮似的。
那会儿中国人的创业热情,像被点燃的炸药包,一炸就不可收拾,普及率估计能拿世界冠军。就算是小小的金城县太平乡,也没能幸免,大伙儿的眼睛都盯向了 “钱”,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搞钱,把日子过得像模像样。
电影队解散那天,游小冬特意把柳青青请到家里,整了桌好酒好菜,热情得像招待亲家。
三杯酒下肚,游小冬脸红得像关公,话也多了起来,直勾勾盯着柳青青:“兄弟,电影队黄了,你接下来打算咋办?”
柳青青苦笑一声,摊开手:“还能咋办?回家种地,跟土坷垃打交道呗。”
游小冬一听,连忙摆手,跟拨浪鼓似的:“那可太屈才了!你文武双全,干啥不行?实不相瞒,我正琢磨着在太平乡整个兽药厂。”
柳青青瞅着眼前这满面春风、意气风发的游小冬,再想想自己这刚失业的落魄样,心里像被猫抓了似的,有点痒痒。但他素来沉稳,脸上没露半分,只淡淡地说:“我对办企业一窍不通,啥经验没有。”
“经验算个啥!我看中的是你在太平乡的威望,跟定海神针似的!” 游小冬一边给柳青青满酒,一边眉飞色舞地说,“兄弟你放一百个心,这绝对是桩只赚不赔的买卖,跟捡钱似的。”
“咋就只赚不赔了?你给说道说道。” 柳青青被勾起了兴趣,追问起来。
游小冬顿时来了精神,“嗖” 地站起来,正了正领带,拍着胸脯打包票:“这叫搞钱不费力,费力不搞钱。老话说的‘勤劳致富’,有时候真不顶用,你瞅瞅村里的农夫,哪个从地里刨出金子了?”
“咱办这兽药厂,我保证你发大财。技术我包了,销售也归我,我手下有三百多个销售员,个个都是跑销售的老油条。”
“我分你一百五十人去推销,按最低标准算,每人每月销一百箱,十二块钱一箱,成本才六块。你算算,一百五十乘一百再乘六,每月净赚九万,一年下来就是一百零八万!这钱,跟大风刮来的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