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关灯
护眼
第238章 唐巧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刘玉儿正静坐于角落,双目紧闭 ,

她的脖颈裸露在外,白皙如雪山之巅的美玉,且泛着温润的光泽。仅是这一小截肌肤,却仿佛具有勾魂摄魄之力,引人浮想联翩。

她身上还散发着一种奇特的香气,时隐时现,却总能钻入人的鼻腔,一旦闻过便刻骨铭心,即便到了阴曹地府恐怕也难以忘怀。

发廊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巨大的长方形镜子,将整个屋子映照得十分明亮,瞬间显得宽敞了许多。每一侧都整齐地排列着四把转椅,八把椅子中仅空出两把,其余六位理发师正埋头工作。

他们手中的剪子与梳子舞动得飞快,双眼紧紧盯着顾客的头发,仿佛世间万物只剩下这堆头发一般。

那份专注忘我的劲头,如同在雕琢稀世珍宝,即便是苍蝇飞过也无暇顾及。里间有一扇门,挂着一块花纹繁复的帘子,上面绣着细碎的图案,微风拂过便轻轻摇曳,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让人不禁想掀开一探究竟。

撩开帘子进入,向右拐便是刘玉儿的内室,供她休憩或处理一些不愿为外人知晓的事务;再往里走,便是通往楼梯的通道。

片刻之后,帘子被轻轻掀开,一位清秀的姑娘迈着小步走了出来。她身着一件苹果绿色的罗裙,颜色如同刚从树上摘下的苹果,裙型与她的身材极为贴合,行走时裙摆轻轻飘动,宛如一片绿荷叶在风中摇曳。

这也是一位美人,只是与刘玉儿并非同一类型,她名叫唐巧云,二十一岁,是刘玉儿费了很大力气才请来的首席理发师。

唐巧云虽然年纪轻轻,手艺却十分精湛。当年为了学习理发,她特意拿出两千多块钱,前往省城龙都城,拜了一位香港发型大师为师。

那是香港人在龙都城专门开设的专业理发培训班,学习时长为一年,毕业时会颁发证书。刚去的时候,巧云心里盘算得很好,想着拿到证书后就立刻前往深圳或者珠海。

要知道,在当时,经过香港培训且持有证书的人,在沿海城市非常受欢迎,薪资待遇高得令人羡慕,谁见了都会心动。

然而,命运却总爱开玩笑,巧云的求学之路充满坎坷,最终未能毕业,也没能拿到心心念念的证书。

原因何在?因为那位发型大师,四十多岁,是一位来自香港的肥胖男子,虽然理发技艺尚可,但人品却极差,如同过街老鼠般令人厌恶。

他见巧云长相漂亮,便动起了歪心思。在传授手艺时,眼神总是不怀好意地在巧云身上打量,后来更是得寸进尺,动手动脚。

巧云是一位洁身自好的姑娘,绝不能忍受这样的委屈,愤怒之下打包行李,连夜离开了,毕业证自然也就成了泡影。没有这 “敲门砖”,她不敢去沿海大城市闯荡,无奈之下,只能回到太平镇。

唐巧云原本是伏龙乡人,后来由于撤区并乡,伏龙乡划归太平镇管辖,因此她也算是正宗的太平镇人。

伏龙乡地处偏远,山高路远,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巧云这样经过香港大师培训、身怀绝技的人,在这里简直是大材小用,如同将金凤凰关在了鸡窝之中。

巧云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在家待了几天,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下定决心,走出伏龙乡,出去闯荡一番。

她背着理发工具箱,满怀斗志地来到了太平镇。起初,她想在老街租一个门面,自己开一家发廊当老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门面,与房东谈好了价钱,眼看就要签订合同,房东却临时变卦,说不租了,要自己开店。

巧云心中的喜悦瞬间被一盆冷水浇灭,从头凉到脚。但她并没有气馁,咬紧牙关提着行李,在老街挨家挨户地询问,结果却处处碰壁。

没办法,她又沿着公路来到新街,一家家地打听,那模样如同在黑夜里寻找光明,十分可怜。或许是与刘玉儿有缘,就在这时,她遇上了刘玉儿。

梦幻发廊原本有一位撑门面的大师傅,名叫莫芳,二十四五岁,手艺还算不错,但却有一个大毛病 —— 极其懒惰。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一到时间就麻将馆。

刘玉儿为这件事头疼不已,最终下定决心,将莫芳辞退了。

刘玉儿目光敏锐,看到唐巧云背着理发工具箱,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如同捡到了宝贝一般,心里立刻盘算起来。

她满脸笑容,主动上前搭话:“妹子,看你背着这箱子,莫非是从事理发行业的?” 唐巧云正因找门面的事情愁眉不展,叹了口气说:“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