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加热,先熔化的锡和铅呈现液体先流出。
在铁匠铺,刘悟透先用稀水轻硫酸反复搓刷清洗青铜鼎的表面锈迹杂质,再猛锤击粉,颗粒越小越好。
最后在煤炭熔炉里逐步加温。
经验丰富的刘悟透掌握炉温轻车熟路,剔除锡铅与其它杂质后,准确加温到800 摄氏度时,铜水倒入坩埚,又浇铸入硅六孔砂模坑里,采取除碳淬火冷轧无缝灌模。
一个通宵达旦,刘悟透浇铸出一七十多个黄铜子弹壳毛坯,最终成品弹壳直径为7.8毫米。
工艺要求精益求精的刘悟透根据测量衙兵实体子弹的数据,一丝不苟日夜抛光打磨起黄铜子弹毛坯。
锥形实心铅弹头最容易制作,刘悟透曾经给***猎户们铸造过许多铅弹,熟能生巧。
下一步是无烟烈性火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整日与炉火交道的刘悟透粗略知晓中国传统火药的制作材料硝硫磺木碳粉,火药其原理就是易燃易爆物质混合体瞬间激发变化成膨胀气体,产生冲击波力量。
鞭炮火铳,所使用的火药,铁匠也亲自拆散研究过。
但中国传统火药的基本配方只能制作威力较小的冒烟成品,与现代步枪子弹烈性无烟火药相差甚远。火药与炸药又有很大区别。
听说牛角镇附近杨柳村就有一个做节庆鞭炮的传统作坊,刘悟透就以自己铁匠铺熔炉温度过低的借口去拜师学艺,咨询记住一些皮毛知识,关键点作为商业机密,鞭炮作坊师傅不愿透露。
刘悟透就顺便高价买回优质的硝粉硫磺,铁匠铺里木炭有很多。
回来当晚,他就自己摸索调配硝粉硫磺木炭末的比例。黑烟滚滚,实验均告失败。
满脑子的疑问,他累了,开始打盹,突然,灵光闪现出一个推理想法:木炭末颜色是黑乎乎的,掺有木炭的火药不冒黑烟才怪?如果往里面添加极白的物质,能不能淡化燃烧爆炸后的黑烟?
“白棉花,白糖,白磷,白色生石灰!”刘悟透以此类推,浑身一颤,清醒过来,决定剔除传统火药的黑色木炭末,寻找白色更易燃的物质代替,混合物也可以。
当晚,铁匠就把媳妇的新棉袄拆破,掏出一团雪白棉花做燃烧实验,他惊奇发现:干燥纯丝的白棉花燃烧时不是在冒白烟,而是根本就没冒烟,残渣极少。
他又往白棉花里添加硝粉硫磺,谨慎点燃后,“轰”的一声炸响,冒出极淡的白烟,吵醒了卧室里的媳妇。
发现吵醒了怀孕的媳妇,铁匠立即收拾放置好实验材料,高兴入房睡觉。
经过七天的实验,刘悟透把高纯度的硝粉硫磺白棉丝白磷白糖五种物质按比例调配,成功研发出无烟烈性火药。
最后一步:弹壳底火(火帽)。刘悟透拆弹时就认为现代步枪子弹的底火原理就是古代火炮的引信点燃装置,子弹的底火材料要求极其敏感易燃,步枪拉栓钨铁撞针一撞,底火就点燃,迅速引爆壳内无烟烈性火药。
以此类推的刘悟透突然想到山村人家灶台生火用的火镰和打火石,一种富含镁硅成分的金属棒和石头,敲打撞击能产生火花星子。
考虑一番后,刘悟透决定谨慎做一个又毒又火的大胆实验:将水银(汞),硝粉,甘油,硫磺,高度白酒,镁砂粉,六种固液体按比例在低温环境中均匀混合后,再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