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落脚之地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国破家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300架能用于空战,全是进口于欧美,没有一架是中国兵工厂自主制造的;而日本现役执勤作战飞机3000架,绝大部分是日本本土企业生产制造的,以三菱为首的日本重工企业,每年以1000架军用飞机产量翻倍递增生产;日本已经能自主生产航空母舰和巨型战列舰,日本‘长门’号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为410毫米,射击半径覆盖整个上海城区,但日本没有出动航母和战列舰前往上海附近海域作战,认为中国海军太薄弱,就出动第3舰队,由29艘舰船构成,有老掉牙的‘出云’号巡洋舰,‘出云’号是1909年日俄战争时的军舰。

    而淞沪会战时中国参战军舰总吨位为9088吨,不如日本一艘‘出云’巡洋舰的吨位(约1万吨),日本海军根本就没把上海的中国海军当对手。

    日本空军飞机很快占据上海的制空权,频繁轰炸上海的军事堡垒和重要工厂,上海浦东三林堂的淬火玻璃厂和淬火面粉厂也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被迫全面停产,8月14日起,刘悟透就迅速把浦东工厂员工和重要设备船运至汉口。

    8月底,7万日军凭借海陆空重型武器的巨大优势和极强的单兵训练素质,开始势不可挡全面反攻30多万的中国军队,在305毫米榴弹炮和无数迫击炮的轰炸下,招架不住的中国军队开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第十八军第583团第3营500官兵,浴血奋战二昼夜,几乎全部牺牲。

    9月初,蒋发现淞沪地区7万日军所向披靡,上海不保,他又紧急号召全国各地军队火速前来上海支援。

    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湘军、桂军、皖军、赣军、粤军、西北军、东北军,约70个师,共80万官兵,陆续赶赴上海地区,希望能以兵力人数优势压制住武器装备优势的7万日军。

    病急乱投医,此时的老蒋认为上海战区的日军只有7万人,无法分兵,如果集合中国优势兵力,也能快速围歼狭窄地区内的这股日军,蒋就把守备杭州湾北岸10万兵力的张发奎第8集团军也调到淞沪战场加强进攻日本派遣军三个师团。

    日本统帅部见主场作战的30万中方军队陡然增加至70个师80万人,担忧淞沪3个师团7万人的日军会吃亏,就又派遣本土日军第101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赶赴中国上海支援华中日军,三个新派遣师团于9月底成功登陆上海。

    日本统帅部又从中国华北战场抽调日军部队沿海船运,增援上海华中日军。

    到10月初,日军在上海地区总兵力人数达到26万,而且都是训练有素的甲等精锐师团。在10月份,双方激战整整三十天,互不后退,挖深壕准备持续僵持对峙,奉陪到底,不决雌雄,誓不罢休。炮击白刃厮杀和飞机轰炸惨不忍睹,尸体堆积成山。赶赴的5万川军全军覆没,湘军也打成光杆司令,国民党中央军主力伤亡惨重。

    战斗力较强的桂军第21集团军于1937年10月奔赴淞沪战场,在蕴藻浜战斗中,第21集团军四个师约4万人发起冲锋反攻,但因日方防线平均每17米就配备有一门火炮,且有240毫米榴弹炮和军舰舰炮支援,射程二十公里以内,而桂军的炮弹射程只有日军的四分之一,火炮数量更是只有日军的十分之一,双方根本无法近距离枪战。

    桂军单兵素质也不比日军士兵差,但此时双方对抗完全被远距离火炮主宰。

    在日军狂轰滥炸下,无法近身肉搏枪战的桂军4个师伤亡惨重,后续2个桂军接防也无济于事,6万精锐桂军被日军大炮轰死近5万,幸存万余桂军在大撤退时退至浙江修整。

    尽管华中日军在火炮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中方援军正从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