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落脚之地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二章:国破家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陷的根源:现代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日本始终不敢招惹美国和苏联,他们也怕武器更先进石油更多的工业强国;中国需要是像日本三菱/德国克虏伯/美国洛克马汀的工业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而不是垄断进口柴油代理法国香水的买办商行。

    国破家亡,呕心沥血贷款投资的浦东三林堂面粉厂和玻璃厂被炸成废墟,国破家亡,刘悟透恨铁不成钢,他要是这个国家的话事人该多好!以自己的理念和手段弥合中国各方分歧,健康中国的经济结构,精兵简政,民主清廉,重振中华,绝对不亚于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华中方面军势不可挡,上海沦陷,近在咫尺的南京也大势已去,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

    日军也将控制长江中下游,武汉也危险,身在武汉的刘悟透意识到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就准备把汉口的几家淬火工厂搬迁回牛角镇。

    1937年年底,湖北企业家刘悟透就快速启动,把汉口的几家工厂暂时搬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巴东县牛角镇,牛角镇置身崇山峻岭中,只有哭河一条水运通道,陆路交通闭塞,日军的坦克飞机军舰都难以到达,很适合隐蔽发展。

    淞沪会战大溃退后,23万日军倾巢出动,马不停息猛扑向近在咫尺的南京。日本华中方面军剑指中国首都南京。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日军华中方面军开始扫清南京外围城市。

    1937年12月1日,日本统帅部下达华中日军海陆空协同配合分三路合围中国首都南京,以震慑打击全中国的抗日士气。当天,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南京保卫战开始。

    日本华中方面军乘中国军队溃退之机,海陆空分三路向南京进逼。

    其中,一路以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两侧,进攻无锡、常州、丹阳、镇江、句容;一路以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进攻苏州、无锡、金坛,向南京挺进;一路以第10军所部,占领嘉兴、吴兴,经宜兴、溧阳、溧水,直扑南京,并以第18师团占广德、宁国(宣城),攻芜湖,以国崎支队进攻江北浦口,切断南京方面中国守军的退路。

    在南京统帅部最后一次会议上,蒋委员长表示应防守南京。当问到由谁负责时,唐生智自告奋勇,并向委员长保证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蒋的命令决不撤退。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往武汉。 11月22日,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成立了国际安全区,他们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设立一个给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

    11月24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到任后,尽量要求增加兵力。蒋把可以调得动的兵力即调来防守南京。其中多是从淞沪撤下来的部队,共有10多万人, 包括叶肇第66军、王敬久第71军、孙元良第72军、俞济时第74军、宋希濂第78军、邓龙光第83军、徐源泉第2军团,以及教导总队、宪兵团等。

    此外,顾祝同第三战区部队也在皖南地区予以策应配合。唐生智为表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将下关至浦口间的渡轮和各种船只全部撤离,禁止任何部队由下关渡江北撤。

    12月2日,中国国民党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江阴水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2月8日。蒋介石夫妇和军事顾问乘坐飞机离开南京去重庆,首都党政机关人员已经撤退到长沙武汉重庆三地,留下9万军人驻守,70万本地居民也愿意留下坚守金陵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