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去明末救义士

关灯
护眼
第188章 摸排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接亲的队伍缓缓穿出泉州北门,往月港的方向行去。一路上吹吹打打,自然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见有着两顶花轿,都很是好奇地议论纷纷,打听着是哪家这么有福的这一下子娶了两个新娘过门,有人认出了在前面的骑着高头大马的朱三少,知道他之前一直在都督府进进出出的,于是都督府娶小妾这事一下子就传了开去。

传到后面自然就越来越偏了,有的说是都督府里的大人一下子娶了两房妾室,有的说是郑都督父子两同时娶妾,还有的说是郑家兄弟娶妾,各种谣言在泉州城里四处流传,等传到郑芝龙耳朵里时已经有了好几个版本,弄得他也哭笑不得,心想朱家这门亲事也才八字刚一撇呢,却已经惹的他们郑家一身骚,这以后到底会怎样也真是心里没底。想着也只好连连摇头,叫了贴身的亲信一方面去四处放言,矫正不实的消息,另一方面再派一拨人去江南打探朱家的情况,尽量搜集各种消息,供他仔细考量这个亲家的底细和前景。

而迫使他做出第二项动作的重要原因是在泉州城北门外的月港码头发生的一场斗殴,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场屠杀,五十多条人命,还和这朱家有关。

何参事站在一旁,郑芝龙翻看着他刚呈送上来的调查卷宗,粗粗翻过前面的勘验内容,目光却是停在了后面的口供之上:

“据把守北城门的当值小旗陈述:五月初八巳时二刻,朱家的接亲队伍出城往月港方向而去,队伍中有两顶花轿,行进间鼓乐声不断,队伍行进的很慢。

巳时三刻,城中有役马奔出,拿的是府衙的身凭,在城门处曾打听接亲队伍的去向。三炷香后,又有二三十人出的城门,急急赶往码头,其中有大半是倭国人打扮。为首的是一名府衙的胥吏,有人认出是户房的书吏,名叫庞晴,此人之后失踪,尸首并未在码头处找到。

据市舶司驻港税吏陈述:午时一刻,到达码头的送亲队伍当时已经开始陆续登船,从码头上停泊的一条倭国商船上下来有二三十名倭国武士,和此时赶到的庞晴等人合在一处,与送亲队伍发生争执,具体原因不明,没过多久双方就发生了争斗,火铳声大作,他们也算见惯了这种争斗的场面,海商船员们也多有携带火铳,但从来没有听见过如此密集的火铳声,他远远看到,是船上往岸上打铳,那些倭国人也很是勇猛,挥舞着倭刀拼命往船上冲,不过都被打了下来,一炷香都不到就都躺倒在地,血流不止。再之后,朱家的船队就升帆启航了,码头上有两条倭国的商船随后也升帆出港,像是去追赶朱家的船队,不久后还隐隐听到七八声炮声,应该是出港后在海上打了起来。

据送亲的鼓乐手陈述:送亲队伍一路上很是顺利,到达码头后,陆续开始登船,他们则在码头上吹奏喜乐。吹奏到百鸟朝凤时,那些倭国武士就围拢了上来,有五六十人之多,要登船找人,船上的人自然不许。双方就争吵了起来,见此他们这些乐人都躲去了一边。后来远远看到船上的新郎官出面后,允许那个庞典吏上船,之后不久就突然火铳声大作,他们从来没见过如此密集的火铳声,是从船上往岸上打的,那些倭人像割稻子一般倒了下去,一个都没跑掉。他们躲在远处,看见之后有人从船上下来,翻看那些在地上的尸体,还听到不时响起铳声,他们直等到船只远离码头后,才离开的码头,离开时还听到远远传来八声雷声,这雷声很脆,像是炮声。他们也是见过世面的,以前在晋江上也见过朝廷水师放炮,声音很像,只是这次他们听到的炮声都是有节奏的两声,第一声稍闷,第二声则更响亮,作为吃声乐这碗饭的,他们对自己的耳朵非常自信,说那炮肯定和朝廷水师的炮不一样。

在调查庞典吏时,秀春楼老鸨的陈述:怎么可能?庞典吏和朱少爷可算是亲家,就是之前有点小过节,也早就解开了,这如烟如云就是庞典吏自己送给朱少爷和郑公子的,庞典吏还亲自来送的亲。绣春楼当天还摆了好几桌,这春楼平时哪会这么早开门的,那天不还是因为要送亲么!这如烟如云姐妹可是我们这里的头牌,庞典吏平时对待她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身契都给了她们,唉这女儿远嫁去了江南,真是舍不得哟!庞典吏没有和我们一起吃酒,他衙门里有事,送完亲就去衙门了。那胡三是我们这里的护院,那天也吃酒了,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跑出去的,那天大伙都开心着呢,东家这么仗义,哪个姑娘心里没个期盼,这不就是个好念想么!这边的倭国人不是很多么?都是来卖命挣银子的,雇两个倭国人不是很正常,他们敢斗狠,不怕死,价格也便宜,哪家不雇上几个的?庞典吏追去码头这是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