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关灯
护眼
第351章 洪武帝又见建文帝,文武首战御书房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拿什么来打比喻的话,那就是初登大宝的朱允炆,就是一个还未亲政的弱君。

可是现在,他已经有了‘一言九鼎’的底气。

“可是,他哪来的底气呢?”

“大明的军政大权,不都在他林昊的手里吗?”

“难道......”

朱元璋想到这里,突然就想到了,现在只醉心造船,只一心和造船师傅们打交道的林昊。

“难道,他还政于允炆了?”

朱元璋刚想到这里,就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如果他林昊造那么多海船,是为了打完倭国,再回来索要皇权的话,就不会还政于朱允炆。

可如果他没有还政于朱允炆,他朱允炆的气质,又哪里有这么大的变化?

在朱元璋看来,什么都可以演,唯独这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是无论如何也演不出来的。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底气’,本就源于绝对的‘实力’!

想到这里,朱允炆就带头走进了御书房。

而跟在他身后的六个人,朱元璋也全都认识。

追随在右后方的,分别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

而追随在左后方的,则分别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以及开国公常升。

朱元璋虽然认出了常升,但他却并不知道常升这个常遇春的次子,也已经有了国公的爵位。

“怎么回事?”

“这第三把武勋的交椅,不该是遇春的长子,郑国公常茂的吗?”

“怎么会是常升呢?”

不等朱元璋想明白这个问题,朱允炆就坐上了龙椅。

“六位爱卿,新年开国,国家也当有新的迹象,新的规划。”

“你们都是国家的文武肱骨,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朱允炆话音一落,对立而坐的三文三武,就都看向了彼此。

终于,黄子澄率先开了口。

朱元璋看着正要开口的黄子澄,当即就不满意了。

“咱大明以武立国,什么时候轮到文官先开口了?”

可黄子澄接下来的话,又让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

黄子澄,看向坐在对面首位的徐辉祖道:“我大明以武立国,还是三位国公爷先说吧!”

黄子澄话音一落,徐辉祖就当仁不让了起来。

“咳咳!”

可还不等徐辉祖开口,李景隆就用咳嗽打断了他。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在朱允炆的脸上,捕捉到了一抹不大满意的神色。

按理说,朱元璋虽然粗中有细,但也很难发现朱允炆这细微的表情变化。

可现在的他,却处在一个‘旁观者清’的位置。

所以,他就在李景隆捕捉到这一抹不悦的神色之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看来,允炆的内心深处,还是偏文一点啊!”

“也罢,立国之后,是该重视文治。”

“可你要记住,文官虽然可用,但却绝不可信!”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李景隆就笑着说道:“虽然我大明是以武立国,可现在是建文新朝。”

“当先文治安邦,再武定边疆,所以还是三位先生先说吧!”

李景隆话音一落,朱允炆脸上的那一抹不悦之色,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也是当即就笑了起来。

在朱元璋看来,李景隆这话,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为了维持现有团结的大局观的表现。

“这个李九江啊,还是那么会来事。”

“假以时日,你必成大帅之才!”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徐辉祖还在看到黄子澄他们那似有得意的笑意之后,用似有埋怨的目光,白了李景隆一眼。

朱元璋并不责怪徐辉祖,因为一个朝廷需要李景隆这样的帅才,也需要徐辉祖这样的将才。

想到这里,他就当即想到了他洪武一朝的,‘常胜大帅徐达’和‘常胜将军’李文忠。

“天德,保儿。”

“你俩的儿子,在未来换个位置,也还不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就满意的笑了。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