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赶来想要买下,却被苏眠眠婉拒。
“此物留作备用,不卖。”
村里人一看,苏家靠山发财,立马跟着学。
没山的就自己开荒。
不到一年,村里已有三十多家开始种植经济林木。
另一座山,成了兔子窝。
起初只是想养几只兔子补身子,谁知繁殖速度惊人。
一对灰耳兔三个月内竟繁衍出十七只后代,兔笼不堪重负,木条都被啃得坑坑洼洼。
某夜一场大雨冲垮兔舍,几十只兔子窜入林中。
苏眠眠得知后哭笑不得。
“这哪还是养兔子,分明是放养山精了!”
可转念一想,反倒顺其自然,在山脚扎起竹篱笆,定期投放饲料,并派专人看管。
兔子生得也太快了!
短短半年,山上兔群已逾千只。
为了防止过度繁殖破坏植被,苏眠眠定下规矩。
每月定量捕杀一批,皮毛制成御寒衣物,肉则腌制成腊味出售。
这一举措既控制数量,又创造了收益,连县里的皮货行都派人前来洽谈合作。
苏眠眠她们几个,靠着卖兔子,私房钱悄悄攒了三百两!
她拿着这笔钱没急着花,而是悄悄托人打听城里铺面的价格。
盘算着将来能不能开个商号,专门卖山货特产。
其他几个姐妹也各有打算。
刘轩和刘云也靠这小动物,终于盖了新房,还给自己留了间单独的屋。
而刘轩则把多余的兔崽送给邻家小孩,笑着说。
“将来你长大了,也能这么干。”
村里不少人家见状,也跟着养兔子。
有一户胆子大,学着腌腊肉,把兔子风干成腊兔,卖到了外县去。
那是赵老三家的儿子赵二狗,从小机灵,爱琢磨。
他见苏家用盐、花椒、八角腌制兔肉,便依样画葫芦,还改良了方法。
先熏后晒,挂在屋檐下足足一个月,直到肉质紧实、油光发亮。
第一批做成后,他背着二十只腊兔徒步六十里,送到邻县的饭庄。
掌柜尝了一口,拍案叫绝。
“这味道香而不腻,比野猪肉还强三分!”
从此,“林家腊兔”名声渐起,每逢赶集必被抢购一空。
还有一座山,专门留给村医种药草,免费用。
剩下两座山,还没定下具体的用途,便先空着,暂不开发。
苏眠眠不知道别的山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