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扼元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八十八章 留守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贞祐二年。

元旦。

女真人本来没有历法,也不庆年纪岁,纵有节庆,多按辽俗。

直到建国前夕,许多女真人说到自家年纪,也只能盘算着,曾见草青几度。

入主域中以后,渐染华风,百载至今,举凡元旦、上元、中和、立春等,都是极受重视的节日。

元旦这一天,乃元正启祚,品物咸新之时,皇帝要升御座受群臣朝拜,随后外国使者入见、曲宴、朝辞。

民间也有热热闹闹的庆祝。

今日是完颜珣登基以后的第一个元旦,他也希望,这个元旦能像以前一样壮丽繁华,彰显大国之盛。

可惜做不到,今年什么都没有,没有仪式,没有庆典,没有外国的庆贺使者,君臣就只正常办公。

往年灯火通明,金吾不禁的中都城,这会儿非常寂静。

完颜珣站在蓬莱阁上,只见城墙上的灯火通明,有兵卒往来巡逻。

蒙古骑兵可不会计较什么年节,这几日里照旧袭扰。

因为西山大营和城北金口大营都丢了,所以通玄门和彰义门两個方向都非常吃紧,城头的灯火也格外稠密。

城外某处也有火光腾起,约莫是哪个村子被蒙古骑兵纵火烧毁了。

大安三年的时候,蒙古军就来过一次,没能攻下中都,退走了。

去年以来,蒙古军兵薄城下四个多月,但依然拿不下城池,所以城里的官员们,倒未必有多么紧张。

完颜珣听得清楚,那些距离皇城较近的府邸中,依然有歌舞酒宴,乃至丝竹管弦之声。

普通的百姓们当然就要苦一些了。

中都城本来就有数十万人口,这数月来从周边各地逃亡而来的,也不下数十万人。

朝廷根本没法收容他们,寺庙宫观也安置不了那么多。

很多人便只能睡在街两旁的屋檐底下。

天气很寒冷,他们挤挤挨挨地簇拥作一堆一堆。

完颜珣看得到他们黑色的声音,也听得到他们在刺骨寒风中哭泣着、呻吟着、抱怨着。

好在,警巡院的差役、威捷军的士卒一直在巡逻。

差役和士卒们巡逻到的地方,难民们就会止住哭泣,竭力蜷缩起来,不引起注意。

自从入冬以来,起初朝廷还会放赈,但后来粮食越来越紧张,以至于白金三斤不能易米三升,放赈也就停止了。

这一来,每天都有上百名乃至数百名的难民被冻饿而死。

差役和士卒们到处巡逻,会把已经死掉的的人拖到南门外的乱葬岗扔掉。

有些百姓估计着自己快死了,会主动向差役们恳求,请他们费一点力气。

也有人还不想死,于是就尽量把身形蜷缩得小点,不要引起注意。

完颜珣面无表情地目睹这一幕,转身从蓬莱阁下来。

本来想着看中都景色,却不曾想见到了这些。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看过也就罢了。

其实完颜珣今天心情很不错,因为他一直以来推动的请和、迁都两项方略,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

此前几名朝堂重臣,对此都不赞同,甚至压制着完颜珣,不让这讨论释放到外界。

但今天上午,原本坚决反对的左丞相兼平章政事徒单镒,竟然稍稍松了口。

他提出,不妨派一位皇子,先去南京开封府探一探路,看一看环境,再做决定。

这是理所当然的。

皇帝玉辇,岂是能轻易动的?真要出发,总得有人打前站。

而只要有人打过了前站,南京开封府的优劣就可以拿出来讨论讨论了。

所以完颜珣大大夸赞了徒单镒,立即同意了他的完整提议。

他希望由遂王领人去办这件事。

可以!

他希望给遂王一个南京留守的职务,稍稍整合南京的军政。

没问题!

他希望调派一批年轻官吏跟随遂王,以便照应沿途所需。

应该的!

徒单镒既然作出了让步,完颜珣身为皇者,自然也该展现兼听的气度。

这老儿毕竟是执政手段纯熟的官员,这些琐碎的事情,听他的总没错。

何况,完颜珣这个皇帝,上台就很仓促,他身边的一批亲信比如兀颜畏可之流,又在河北被郭宁杀了。

即位以后,他在朝中始终没能真正拉拢到可靠的羽翼,于是也没法无视诸多重臣的权威。

完颜珣在当上皇帝之前,非常鄙视前代的皇帝完颜永济,觉得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