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关灯
护眼
第二章 朝廷内外人事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朝廷派别是儒家、法家居大。

其余几家加起来也就是法家的实力,而法家和他们加起来,都比不上儒家一家的。

可你认为儒家就是亲如一家人了吗?

错了。

太祖告诉我们,x内无派,千奇百怪。

哪怕大家都是学儒家的,也能分出公羊派、谷梁派等派别,而且大家打得你死我活的。

这还算是道义之争。

如果是利益之争的话,那才叫一个超乎你的想象,刷低你的下线。

最著名的都不用我说了吧?

我大明的东林党。

臭名昭著到了极点,哪怕是千年之后都没办法翻身的东林党,简直是儒家的最大耻辱。

当然你也可以看成这是华夏的资本主义对国家政权和政策的一次操控实验。

如果这是发生在太平年间,说不定还能让他们玩出一点花样来。

但是在明末那种小冰河时期,那种炼狱一样的环境中,你玩这一套就纯粹是找死。

我大明亡,那是无可挽留。

可东林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大明亡了之后,这群“斗士”

们的表现,那真是刷新了我华夏五千年之三观底线。

好了,不说这么丧气的东西。

大康的儒家,比起大明的儒家,那可是好得太多了。

至少你没有看到大康的儒家拉帮结派,打压一切和他们不同政见的人。

而且大康的儒家之中,不乏有许多实干派。

比如说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正丞相的刘仁怀。

比如说京畿总督熊文庆。

比如说江南总督苏凤。

比如说四川巡抚张子哲。

……

等等。

柳铭淇非常感谢景和帝。

他在去年就把刘仁怀招入了京城,提拔成了副相。

这就不用柳铭淇从一开始就招刘仁怀入京。

他只要好好的重用、提拔刘仁怀就行。

内阁五位丞相,正丞相曹仪柳铭淇是不准备再用了。

曹仪为人稳重却又不贪权,是拿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最好人选。

但柳铭淇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要的是突飞猛进、锐意进取,那么就不需要这么一个和稀泥的存在。

况且说句老实话,曹仪根本没有实干的才能,他还不如因为贪腐下台的南宫忌呢,这样的人在丞相的位置上,是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的。

柳铭淇中意的当然是刘仁怀当正丞相。

可一来刘仁怀今年才任副相,要是马上就任正丞相,成为百官之首,那么未免太不讲规矩了——他前面还有三位副相呢。

哪怕是轮,也得先轮到马浩秋和钟昶担任正丞相之后,才能轮到他。

至于葛松道却也不急,他今年才四十四岁,小了刘仁怀五岁,完全能等得及在刘仁怀后面上位。

正是因为等着成为正丞相的人这么多,所以柳铭淇更不能让曹仪呆得久了。

可任凭你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曹仪没有大方向的错误之前,你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一位正丞相致仕。

天子也需要给人以体面。

所以明年属于柳铭淇的正式第一年,让曹仪卸任,让马浩秋或者钟昶上位,才是顺理成章的。

是了。

现在是四月中旬,柳铭淇虽然已经继承皇位,但是按照规矩来说,因为是途中继位,所以这一年仍旧是景和三十四年。

柳铭淇现在仍旧是属于没有年号的皇帝。

要到明年,他才能拥有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才是正儿八经的名正言顺的大统皇帝。

所以明年的大年初一更换丞相,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很恰当的时机。

当然了,曹仪虽然在朝廷没有什么用处了,可他回到了家乡,还是能发挥余热的。

这位江南土生土长的丞相,还有余热可以发挥,继续为大康朝效力。

实际上,下一任的丞相,柳铭淇还是要倾向于马浩秋一点。

倒不是说钟昶的能力逊色于马浩秋,或者说钟昶是景和帝的铁杆,柳铭淇要防着他。

都不是。

这是有着现实的需求的。

马浩秋在升任副相之前是吏部尚书,号称吏部天官,掌控着吏部的上上下下。

等到他成为副相之后,还是兼管着吏部。

一旦他升任为正丞相了,那就是整个心思放在全天下的所有大小事务上面,根本没有心思独抓一门。

然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