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揣着孕肚,我逃荒到了偏远小山村

关灯
护眼
第95章 玉米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呵呵,做的鸡蛋青菜面条,你姐姐说想吃面条呢。”

刘慧娘把四碗面条端上桌,又凉拌了一盘野菜,就招呼众人动筷子。

安然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放入口中,满足地眯着眼。

饭后,一家人稍作休息,又开始剥玉米粒。

剥了两天,又晒了三天,玉米粒终于全部晒干了。

安东生拿了几个干净的麻袋把玉米粒全部装了起来,又把剥下来的玉米棒堆到了柴堆旁,留着冬天用来生火。

“爹,我们去磨一袋玉米面来吃吧。”

安然对着还在收玉米棒的安东生说道。

“磨坊在村里的祠堂门口,等我把玉米棒收完就去磨。”

安东生把最后两簸箕玉米棒倒到柴堆旁,背起一小袋玉米就往村里的祠堂走去,安然没去过,也想跟去看看,想着安东生一个人也磨不了玉米面,刘慧娘拿了个干净的木盆也跟了上去。

还好离得并不是太远,三人走了半刻钟左右就到了。

此时祠堂门口只有两个人在排队等着磨麦子,见安然几人过来,其中一个大爷笑着说道,“东生一家也过来磨粉啊?”

“是啊,叔,这不是家里新收的玉米晒干了嘛,就想着来磨点玉米面吃吃。”

安东生把背上的玉米放在了地上,笑呵呵地说。

几人聊着天,在磨坊等了差不多三刻钟,才轮到他们。

安东生负责推磨,刘慧娘负责往磨眼里添玉米粒,安然就站在一旁看着,偶尔帮忙把磨里的玉米粉往木盆里扫。

推磨是个非常累人的活,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人,都不用人力推磨的,即使使用牲口拉磨,时间久了也要给牲口加点草料,更别说人了。

好在后面已经没有人在等着,安东生推一会歇一会,才没多久就汗流浃背了,刘慧娘想换他歇会,安东生想也没想就拒绝了,石磨这么沉,他一个成年男子推着都觉得累得慌,更别说刘慧娘那个病弱的身子了。

因为磨眼不大,每次放入的玉米有限,等一袋子玉米磨完,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安东生的上衣已经全部湿透了。

刘慧娘把磨上的玉米面清扫干净,把装玉米粒的袋子收好,这才招呼两人回家去。

到家已经快午时了(早上11:00左右),把磨好的面搬去厨房,留了两碗玉米面出来准备中午贴饼子吃,刘慧娘就找了个干净的袋子把剩余的玉米面装了起来。

她拿起篮子去了菜园子,准备拔点青菜什么的。

安东生也是个闲不住的,眼看兔子就要生产了,担心环境不好会生病,安东生拿起扫帚就去清理兔笼去了。

这几天没下雨,都是大大的太阳,菜园子里的菜有些蔫巴蔫巴的,刘慧娘拔了一把小青菜和几根葱,就提着菜篮子回家去了。

午饭简单做了个鸡蛋青菜汤,贴了几张玉米面饼子,

安然咬了一口饼子,眼睛一亮,“娘,这玉米面饼子真好吃。”

刘慧娘笑了笑,“新磨的面自然香。”

“娘,黄豆晒了几天应该也差不多干了吧?”

安然吃着饼子看向院子里还晒着的豆荚,开口问道。

“嗯,确实差不多了。

下午咱们就把豆子打出来。”

刘慧娘应道。

午饭后,一家人在院子里铺开一块大点的竹席,将晒好的豆荚都倒在上面。

安东生拿来一根木棍,轻轻敲打豆荚,随着一声声脆响,圆润的黄豆蹦了出来。

安然因为肚子大蹲不下去,就只能站在一旁看着刘慧娘仔细地把混在豆子里的杂质挑拣出去。

忙活了一阵后,黄豆全部打好了。

刘慧娘找了个竹筐把打出来的黄豆全部装了起来,搬了个凳子就坐在屋檐下挑起了黄豆来。

安然也随手搬了个凳子跟刘慧娘一起挑,“娘,你会生豆芽吗?”

安然突然开口问道。

“豆芽是个什么东西?娘没听过啊!”

刘慧娘一脸不解地问道。

安然心中一喜,看来这个时代还没人知道生豆芽的法子。

她清了清嗓子说道:“娘,豆芽就是用黄豆生出来的,白白嫩嫩的,吃起来脆脆的,可好吃了。”

刘慧娘好奇极了,“然儿,那这豆芽要怎么生呀?”

安然解释道:“很简单的,先把黄豆泡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然后捞出来放到一个干净的容器里,每天洒几次水就行。”

“这么简单?你从哪里学来的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