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钱总编在吗?“张科长在一个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谁啊?进来。“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张科长推门而入,郑昊跟着走了进去。办公室不大,但书很多,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桌上也堆着厚厚的稿件。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埋头看稿子,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来。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小张?“钱华放下手中的稿件,“你怎么来了?“
“是王厂长让我来的。“张科长开门见山地说,“他让我带个人才过来给你认识认识。这是郑昊,昨天帮我们解决了德国设备翻译问题的那个年轻人。“
“哦,是老王介绍的?“钱华立刻来了兴趣,站起身仔细打量着郑昊,“就是你翻译了那些德语技术资料?昨晚老王给我打过电话,极力向我推荐你,都多少年没见他这么卖力了。“
“是我,钱总编,不过更多地是王厂长的夸赞。“郑昊恭敬地说。
“坐,坐。“钱华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老王的推荐我还是很信任的。我正好有事想找你商量呢。“
“什么事?“郑昊问道。
钱华从桌上拿起一本厚厚的德文书:“你看看这个,能翻译吗?“
郑昊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关于精密机械加工的德语技术手册。他翻了几页,发现内容涉及各种机床操作、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
“这本书我能翻译。“郑昊肯定地说,“不过工作量挺大的,需要一些时间。“
“太好了!“钱华兴奋地说,“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找德语翻译的事已经头疼好久了。“
张科长在旁边解释:“钱总编,你们出版社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外文书需要翻译?“
“岂止是很多,简直是堆积如山。“钱华苦笑着说,“现在国家进口了不少外国技术资料,但翻译人才太缺乏了。特别是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外语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排外文书:“你看,这些都是德语的技术书籍,有机械的、化工的、电子的,各个领域都有。如果都能翻译成中文出版,对咱们国家的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郑昊看了看那些书,心里估算了一下工作量。确实不少,但这也意味着可观的收入。
“王编辑,你们的翻译费用是怎么计算的?“郑昊问了个关键问题。
“按页数计费。“王编辑说道,“德语技术翻译,我们的标准是每页三块钱。这本书大概两百页,全部翻译完就是六百块钱。“
郑昊心里一惊。六百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当然,我们对翻译质量要求很高。“钱华继续说道,“必须准确、专业、通顺。如果质量不过关,我们是不会采用的。“
“这个我理解。“郑昊点点头,“能不能先让我翻译几页试试?“
“好主意。“钱华赞同道,“你先翻译前面十页,我们看看质量如何。“
郑昊接过书,仔细阅读了前几页的内容。这是关于精密车床操作的技术说明,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和操作细节。
“我可以现在就翻译几段给您看看。“郑昊说道。
“现在?“钱华有些意外,“你不需要字典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