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心中被暖意充满,这一世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挖地基比想象中要累。虽然是秋天,但干活还是会出汗。好在人多力量大,半天时间就把地基挖好了。
“接下来和泥。“大哥郑建国撸起袖子,“这个我在行。“
制作土坯需要好土、秸秆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郑昊虽然有理论知识,但具体操作还得靠大哥的经验。
“土不能太粘,也不能太松。“大哥一边和泥一边说,“秸秆切短一点,增加强度。“
“这个比例怎么掌握?“刘明华拿着笔记本记录。
“全凭经验。“大哥笑了,“和出来的泥不粘手,能成型,就行了。“
正忙得起劲,天空突然阴了下来。
“要下雨了。“孟大爷看看天空,“得赶紧把土坯盖起来。“
“我去拿塑料布。“三哥郑国庆跑去生产队取塑料布。
果然,没过多久就开始下雨了。好在大家反应快,土坯都盖得严严实实。
“这雨来得不是时候。“张木匠摇摇头,“土坯得晾干才能用。“
“没关系,正好趁这个时间准备其他材料。“郑昊说,“木料、竹竿都得准备好。“
大家躲到大棚里避雨,继续讨论建设细节。
“鸡舍的门要做多大?“张木匠问。
“1米5高,80公分宽就够了。“老王头说,“太大了保温不好。“
“窗户呢?“
“南面开两个窗户,北面不开。“郑昊说,“采光通风都要考虑。“
刘明华把这些细节都记录下来,一副学者的风范。
雨下了一个多小时才停。大家重新开始干活,但效率明显慢了一些,因为地面有些泥泞。
“今天先到这里吧。“郑昊看看天色,“明天土坯干了再继续。“
“行,那我们明天早点来。“孟大爷说。
“大家辛苦了,明天我让我妈准备点好吃的。“郑昊感谢大家的帮忙。
村民们陆续散去,郑昊和刘明华整理了一下工具。
“今天感觉怎么样?“郑昊问刘明华。
“很有意思。“刘明华说,“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鸡圈盖好的样子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郑大山问起建设进度。
“地基挖好了,土坯也和了一部分。“郑昊回答道,“就是下了场雨,耽误了点时间。“
“不急,慢慢来。“父亲说,“质量要保证好。“
第二天天气晴朗,继续晾晒土坯。村民和知青们又早早来帮忙,干劲十足。
“这土坯质量不错。“张木匠敲了敲,“结实着呢。“
“那咱们开始垒墙。“大哥说着就开始干活。
垒墙是个技术活,需要保证水平和垂直,张全蛋大叔以前干木匠出身,没想到垒墙也是把好手
“墙要垒得正,不能出现歪斜。“张全蛋边干边教,“每垒一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