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二章 工业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看完大棚后,王师傅和陈技术员准备返回县城。临别前,大家围坐在院子里聊天。

    “昊子,这两天的见闻让我感触很深。“王师傅取出大烟枪磕了两下,“你这个项目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

    “什么事情?“郑昊好奇地问。

    “我想起了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王师傅深深吸了一口烟,“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追赶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

    “王师傅,您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怎么样?“张国强问。

    王师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说实话,差距还很大。特别是精密机械制造方面。“

    “有多大差距?“刘明华也很关心这个话题。

    “拿我们厂来说,最先进的设备还是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王师傅说,“现在这情况,苏联的新设备我们都买不到了,更别说西方的先进设备。“

    郑昊陷入沉默,70年代已经与曾经的老大哥陈兵边境,中国的机械化之路举步维艰。

    “那我们自己不能制造吗?“赵顺问。

    “能制造,但质量和精度差得远。“王师傅叹了口气,“就拿车床来说,我们能做出来,但精度比人家差十倍不止。“

    “师傅,那外国的设备到底先进在哪里?“郑昊问。

    “太多了。“王师傅来了精神,“首先是材料,人家的钢材质量就比我们好。其次是加工工艺,人家的热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都比我们先进。“

    “还有呢?“

    “最重要的是设计理念。“王师傅说,“人家的设备设计得很科学,每个部件都经过精确计算,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凭经验。“

    陈技术员也插话道:“就拿农机来说,我们的拖拉机能用,但故障率高,寿命短。人家的拖拉机用十年都没问题。“

    “那我们什么时候能赶上?“王家祥问。

    王师傅摇摇头:“这个很难说。技术积累需要时间,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

    “但是有一点我很欣慰。“王师傅看着郑昊,“像昊子这样的年轻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还有创新精神。如果这样的人才多一些,我们赶超先进国家就有希望了。“

    “师傅过奖了。“郑昊谦虚地说。

    “不是过奖,是实话。“王师傅认真地说,“你这个农业项目,从技术思路到实施,都体现了工业化的特点。“

    “农业也好,工业也好,现代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师傅,你觉得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方向是什么?“郑昊虽然知道后世几十年的发展路线,此刻也只能装作懵懂。

    王师傅想了想:“我觉得有几个方向。第一是提高基础工业水平,比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第二是发展精密制造技术。第三是培养技术人才。“

    “精密制造技术?“张国强不太理解。

    “就是能够制造高精度、高质量产品的技术。“王师傅解释道,“比如精密机床、精密仪器、精密零件。这些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那我们现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