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全家人都已经休息,但郑昊的房间里还亮着昏黄的煤油灯。他趴在桌前,正在仔细地画着什么。
桌上摊着几张纸,上面画满了各种图形和文字说明。这是生物饲料制作的流程图,但郑昊并不满意,已经改了好几版了。
第一版画得太复杂,专业术语太多,村民们肯定看不懂。第二版简化了一些,但步骤说明还是不够清楚。现在这是第三版,郑昊尽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示来表达。
“第一步:骨头处理,“郑昊一边画一边小声念叨,“新鲜骨头晒干半天,用大锤敲成粉末状......“
他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一根骨头,旁边是大锤,箭头指向敲碎后的骨头块。为了更清楚,他还在旁边写上“晒半天,碾成粉末“几个字。
“第二步:秸秆处理,“他继续画着,“玉米秆、稻草晒干后,用菜刀剁成寸段,越细越好......“
又是一个示意图:干燥的秸秆,菜刀切割,变成细碎的段落。
“第三步:配比混合,“这个比例很关键,如果直接按比例写也够呛能懂,郑昊想了想提笔写到,“骨头粉3斤,秸秆碎段5斤,糠麸2份......“
他用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原料,然后用数字标明比例。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他还画了三个盆子,分别装着不同的原料。
“第四步:发酵处理,“这是最关键的步骤,郑昊画得特别仔细,“挖深1米、宽2米的发酵池,铺上稻草,倒入混合料,加水至湿润但不积水,盖上草帘保温......“
他画了一个剖面图,清楚地标示出发酵池的尺寸和各层结构。
“每隔5天翻动一次,半个月后发酵完成,即可使用......“
煤油灯的光线有些暗,郑昊眯着眼睛仔细检查着流程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字要写得大一些,图要画得清楚一些,步骤要说得明白一些。
“这样应该可以了,“他满意地放下笔,“就算我不在,大家按照这个流程图也能做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大哥郑建国就从肉联厂赶了回来,车上装着一大堆白花花的骨头,足有三四百斤。
“昊子,骨头拉回来了!“郑建国兴奋地喊道,“肉联厂的师傅都嫌弃这玩意占地方,还特地挑了些好骨头给我们。“
郑昊检查了一下,确实都是新鲜的大骨头,质量很不错。
“好,现在开始按流程图操作,“郑昊把昨晚画好的流程图贴在院墙上,“大家都过来看看。“
张国强、赵顺和刘明华都围了过来,仔细研究着流程图。
“这个图画得真清楚,“刘明华赞叹道,“每个步骤都标得很明白,一看就懂。“
“是啊,比说明书还详细,“张国强也点头,“这样我们就不会搞错了。“
郑昊先演示了第一个步骤:骨头处理。他把骨头摊在院子里晒着,然后拿起大锤开始敲击。
“咚咚咚“的敲击声在院子里响起,白色的骨头碎块飞溅着。没多久,一根大骨头就被敲成了较小的粉末。
这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用石碾碾磨成粉。
“明白了,就是这个感觉,“赵顺拿起另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