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三个坐标轴,以及主轴的旋转,进行高精度的联动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计算延迟或者信号偏差,都会导致加工出来的零件直接报废。这正是他们之前用“土制CPU”无法逾越的天堑。
周煜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新的微指令流被送入控制器。
“指令解析中……运算器模块负载百分之九十……寄存器组数据交换频繁……各模块温度正常……”
这一次,整个系统仿佛一头被唤醒的猛兽。指示灯疯狂闪烁,连成一片流光。铣床的主轴开始高速旋转,发出令人心安的“嗡嗡”声。
“下刀!”
随着一声令下,锋利的铣刀,精准地切入了一块固定的铝合金毛坯。
“滋啦——”
清脆的切削声响起,银白色的金属屑像雪花一样飞溅开来。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向前凑了一步,恨不得把眼睛贴在机床的观察窗上。
刀具在动!它没有丝毫的停顿和迟疑,沿着一道肉眼难以分辨的复杂螺旋轨迹,一边旋转,一边向下推进。工作台则在X轴和Y轴方向上,进行着微小而精确的复合运动。
这不再是简单的移动,这是真正的“加工”!这是由一堆分立元件组成的“大脑”,在指挥着钢铁的“躯体”,进行着精密的“外科手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实验室里只有机床的轰鸣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那块原本方方正正的铝块,在刀光的飞舞下,逐渐显露出它真正的形态。
十分钟后,主轴缓缓停止,刀具抬起,工作台退回原点。
“加工完成!”
刘天柱第一个冲了上去,也顾不上滚烫的金属屑,用一把钳子将那个刚刚诞生的零件夹了出来,浸入冷却液中。
“嗤——”
一阵白雾升腾而起。
当那个零件被吹干,放到检测台上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一个完美的、拥有三条精密螺旋线槽的蜗杆。在灯光下,它的表面光滑如镜,螺旋线的边缘锐利而清晰,没有任何毛刺和振纹。
“快,上投影仪,检测精度!”李伟业总工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
“报告总工!螺距误差小于0.01毫米,齿形角误差小于10弧分……所有指标,全部优于设计要求!”
“轰!”
整个实验室,瞬间被巨大的欢呼声淹没。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周煜一把抱住旁边的孙宇,两个大男人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
“我们造出来了!”刘天柱举着那个闪闪发光的蜗杆,激动得满脸通红,粗犷的吼声里带着一丝哽咽,“这玩意儿,比苏联人做的都漂亮!”
秦志处长这位平时不苟言笑的领导,此刻也忍不住摘下眼镜,用力地擦着眼角。他拍着李伟业的肩膀,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老李……我们……我们做到了……”
林教授抚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看着那群欢呼雀跃的年轻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他走到那台仍在嗡嗡作响的“模块化CPU”前,像抚摸珍宝一样,轻轻地触摸着那些温热的电路板。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晶体管和电阻,在中国最顶尖的一群头脑的整合下,迸发出了惊蛰之雷般的力量。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