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九章 路线之争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郑昊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最大的冲突来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上升到了思想、路线甚至关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层面。王副司长这种人,在前世的各个时期都屡见不鲜。他们并非没有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永远买不来的。

    “李总工,部里最终的决定是?”郑昊问道。

    李伟业总工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没有最终决定。争论非常激烈。最后,上级领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难题。一个月后,将在香山饭店召开一个技术论证扩大会议。届时,不仅有部委领导,还会有来自全国各相关院所的专家。我们项目组,必须在会上,拿出一个可行的、能够追赶世界水平的‘下一代’方案。如果我们能说服大多数专家,项目就能继续。如果不能……”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如果不能,他们这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项目组,可能会被就地解散。他们用搭积木方法造出来的CPU,将真的成为一个昂贵的玩具,被封存在历史的陈列馆里。

    一时间,整个实验室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一个能追赶世界水平的方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连真正的集成电路是什么样子,都只在资料上见过。没有设备,没有工艺,没有材料,甚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像要求一个刚学会怎么用砖头盖平房的工匠,在一个月内,设计出摩天大楼的建造图纸。

    “这……这怎么可能?”小张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那个王副司长,就是想看我们出丑!他就是想让他的引进方案通过!”孙宇愤愤不平地说。

    郑昊没有说话,他低着头,大脑在飞速运转。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但同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能顶住这次压力,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他们就能从“土法炼钢”,真正走上“正规化炼钢”的道路。

    放弃?绝不可能。他穿越而来,不是为了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选择退缩和放弃的。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被“卡脖子”的锥心之痛,想起了那些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人走过的每一步弯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站在这个起点上,他必须做点什么。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是迷茫、是不甘、是愤怒,但唯独没有放弃。这些中国最朴实、最坚韧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骨子里,就刻着“不信邪”三个字。

    “李总工,林教授,”郑昊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一个月的时间,够了。”

    所有人都猛地看向他,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郑昊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他没有去画复杂的电路图,而是写下了两个大字:

    “设计”和“制造”。

    “王副司长说我们是沙滩上建城堡,没错。因为我们只有设计的图纸,却没有制造城堡的砖块和水泥。”郑昊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响,“但是,他搞错了一点。没有图纸,给你再多的砖块水泥,你也只能盖出一堆乱石。而只要我们手里有最先进的图纸,我们就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砖块,需要什么样的水泥,我们就能想办法,自己去烧制!”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现在,就要做两件事。第一,设计出我们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集成电路CPU的图纸,也就是它的完整架构和逻辑版图!第二,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告诉他们,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从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