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今天的失败让她深受打击,但同时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郑昊同志,“她主动开口说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能不能让我跟您学习一些翻译?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郑昊看着这个刚才还高傲无比的女学生,现在却能如此诚恳地求教,心中不禁对她刮目相看。能屈能伸,这是一个优秀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当然可以,“他温和地说道,“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你的语法基础比我扎实,我在文化理解方面可能有一些心得,大家交流交流,都会有收获的。“
蒋教授看着这一老一少两个德语爱好者,心中满是欣慰。学术就应该是这样,不分彼此,共同进步。
走出德语教研室时,郑昊心情很不错。不仅解决了赚外快的问题,还结识了个不错的朋友。
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慢慢行驶,郑昊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住房。
项目组的宿舍虽然条件不错,但毕竟是集体住宿,做一些私人的事情不太方便。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空间。
而且京城的房子日后的价格...大家懂的都懂。
在北京买房,这在1971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郑昊知道,这个时代还是有一些机会的,关键是要找对路子。
想到这里,他决定找个时间去前门附近的四合院区域看看。那里还保留着不少传统的北京民居,也许能找到合适的房子。
在1971年的北京,房产交易并不像后世那样规范和公开。大部分房屋都是公有的,私人买卖房屋的情况很少,但并非完全没有。一些老北京的四合院,特别是那些历史上就属于私人产业的,在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转让的。
关键是要找对路子。
郑昊想起孙宇曾经提到过,他有个表哥在房管所工作,对北京的房产情况比较了解。也许可以通过他打听一下。
想到这里,郑昊调转车头,向着项目组宿舍的方向骑去。
“买房?你小子现在这么有钱了?“孙宇听了郑昊的想法,眼睛瞪得滚圆。
在这个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个单位分配的宿舍住就已经很不错了,私人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
“主要是想有个安静的地方做翻译工作,“郑昊解释道,“而且我觉得北京的房价现在应该不会太贵,是个机会。“
孙宇摇了摇头:“你想得倒简单。现在北京的房子可不是有钱就能买的,还要有关系、有门路。不过......“他想了想,“我那个表哥王建国倒是可能知道一些情况。他在东城区房管所工作,专门负责房屋产权登记,对这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
“那太好了,能不能麻烦你联系一下?“郑昊眼前一亮。
“行,我晚上下班后去找他。“孙宇答应了,“不过你可要有心理准备,真正能买卖的房子不多,而且价格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
第二天上午,孙宇兴冲冲地跑来找郑昊。
“有消息了!“他压低声音说道,“我表哥说,前门附近的草厂胡同有一套四合院要出手,房主是个老知识分子,因为子女都去了外地,自己年纪大了住不了,想要出手换个小一点的房子。“
郑昊立刻来了精神:“什么价格?房子状况怎么样?“
“二进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还有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