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昊的大脑飞速运转。
海杂波背景下的弱小目标检测,这在后世,是一个经典的雷达信号处理问题。解决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目标和杂波在多普勒频率、空间分布和运动轨迹上的差异。
而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实时信号处理能力。
这,正是微处理器的用武之地!
“首长,”郑昊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道,“理论上完全可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数字信号处理板。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高速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由于导弹快艇这样的高速目标,和相对低速的海浪,它们的多普勒频移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在频域上,像筛子一样,把代表海浪的低频信号滤掉,只留下代表高速目标的高频信号。”
“不仅如此,”郑昊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加入‘恒虚警率处理’(CFAR)算法。系统可以根据周围杂波的强度,自动调整检测的门槛。就像一个有经验的哨兵,在嘈杂的环境里,会自动提高警惕,专注去听那些不寻常的声音。这样,就能在滤除杂波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漏掉真正的威胁。”
FFT、CFAR……
又是一串全新的名词。但那位海军将领和中将副主任,却从郑昊清晰的描述中,听懂了其核心思想。
“好!”海军将领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小郑同志,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我们叫它‘海鹰之眼’项目!你需要什么人,什么设备,什么资源,海军给你全力保障!”
这是“长城一号”接到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军工订单!
它不再是理论探讨,不再是技术报告,而是一个明确的、带有实战需求的、硬邦邦的军事项目!
“不过,这个项目,密级很高。”中将副主任补充道,“不能放在青华园。我们会在京郊,为你们提供一个专门的、安保措施更严密的研发场所。你回去后,从‘长城一号’项目组里,挑选最核心、最可靠的骨干,组成‘海鹰之眼’攻关小组。”
郑昊的心,再次被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填满。
他知道,从接受这个任务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将正式成为国防科工战线上,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奇兵。
告别了几位首长,郑昊走出西山宾馆时,已是满天星斗。
晚风清凉,吹在脸上,却吹不散他内心的火热。
他抬头仰望星空,仿佛看到了在那遥远的大洋之上,一艘艘悬挂着红星的战舰,因为拥有了“海鹰之眼”,而变得更加警惕,更加强大。
他知道,自己的重生,正在以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21章“海鹰之眼”:新基地与神秘的“0号样品”
从西山宾馆回来后,郑昊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海鹰之眼”项目,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引擎,推动着“长城一号”团队,向着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方向全速前进。
在李伟业和秦志的全力支持下,一支精干的攻关小组迅速成立。
郑昊亲自挂帅,担任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