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影视编辑器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好!不愧是朕的嫡子,以后这锦绣河山就是你的了,务必要培养好朱家的下一代,绝对不能出现眼高手低的蠢货。”

    “是!父皇。”

    这一刻,见证了新旧时代的交替。

    一个由苏宁亲手开创并引领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天工时代”正式落下帷幕,而一个在其坚实基础之上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

    回首这六十年,大明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帝国:

    铁路干线如同帝国的钢铁骨架,不仅连接南北两京,更已延伸至西域、辽东、云贵,甚至跨过海峡,连通了琼州与夷洲。

    高速铁路的试验线路也已投入运营。

    公路上,不再是马车独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货运卡车乃至私人汽车已不算稀罕物,穿梭于城乡之间。

    天空中,虽然还只是用于试验和军事的飞艇与早期双翼机,但人类征服天空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电力这个曾经实验室里的奇迹,已走入千家万户。

    从紫禁城到寻常百姓家,电灯取代了油灯蜡烛,照亮了夜晚。

    电报线和电话线连接各省,消息瞬息可传。

    无线电技术也已萌芽,广播里传出的朝廷政令,戏曲新闻,成为新的信息媒介。

    城市里,有轨电车叮当作响,工厂里,电动机器轰鸣不息。

    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着帝国的运转。

    从遍布全国的发电厂、钢铁厂,到精密的机床制造、船舶重工,再到新兴的汽车厂、化工厂、制药厂......

    大明的工业能力独步全球。

    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使得物资产能空前强大。

    帝国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本土行省治理高效,漠南漠西、朝鲜乐浪、东瀛、交趾、于毒、乃至南洋诸岛、殷洲西海岸的部分重要据点,都已建立了有效的统治或控制。

    曾经困扰帝国的边患,已通过移民、同化、驻军与经济纽带等多种方式,基本解决。

    一套融合了传统儒家伦理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天工律》成为帝国运行的根本准则。

    而且此时“格物致知”的精神深入人心。

    新式学堂遍布州县,教授着科学、数学、工程学与人文社科知识。

    天工院已成为全球科研圣地,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

    医学、农学、地质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华夏文明在吸收了新技术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传位大典结束后,退位为太上皇的苏宁,回到南京城外孝陵一处幽静别苑居住。

    他时常站在高处,眺望着这座灯火辉煌的不夜城,看着远处铁路线上如流星般划过的列车灯光,听着隐约传来的工厂汽笛,脸上露出平静而满足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一个穿越者所能做到的极致。

    他不仅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更是凭借一己之力与无数人的努力,将整个华夏文明提前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