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1章 矮妹子 积叶成山穿针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寒凉已经渗透进来,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透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恰似一幅未完成的水彩画,残留着夏天的明媚景致。绿色是夏天的底色,黄色是秋日的点缀,这幅画还在继续创作,最终将完成从夏到秋的蜕变。

又将秋色盛装到极致。那黄色从浅到深,从边缘到中心,层层递进,将秋日的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要把所有的美好都留在这片叶子上。

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叶脉是山川,叶肉是土地,叶柄是河流,这个小小的世界里,藏着自然的奥秘,也藏着生命的奇迹。

仿佛藏着一卷新的修行秘笈,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只有像小小这样专注、认真的人,才能从这些平凡的叶子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领悟到自然的智慧。

也许《蜂花柬》就是这样被智慧的人提取出来的。传说中的《蜂花柬》蕴含着自然的法则,或许就是古人从花草树木中领悟而来,而小小此刻的专注,与那些智慧的古人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

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每一片叶子的生长、飘落,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最深刻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尊重。

哪怕有早早枯黄的树叶,小小也不会去拾取。她的目光锐利,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叶子已经过于干枯,哪些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因为那种树叶脆弱得如同易碎的琉璃,极易破裂。干枯的叶子失去了水分,变得酥脆,稍一用力就会碎成粉末,无法用来串成串,也不好当作柴禾。

要是碎叶落在棉朵上,可就成了麻烦事。棉花洁白柔软,一旦混入碎叶,很难清理干净,会影响棉花的品质,这是小小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仿佛一粒沙子掉进了眼睛,让人难受。碎叶混入棉花,就像沙子进了眼睛,虽然不大,却会带来持续的不适,影响最终的成果,小小做事向来追求完美,绝不留下这样的隐患。

所以,小小只拾取近两三天才别过枝头的叶子。这样的叶子既保留了一定的水分,不易破碎,又已经开始干燥,容易燃烧,是最好的柴禾选择。

每一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她的眼睛像是最精准的扫描仪,快速判断着叶子的新鲜度,只有符合标准的,才会被她纳入手中,这份认真让每一片叶子都有了价值。

小小左手快速地拾取树叶,动作娴熟而流畅。她的左手像是有自己的意识,自动完成弯腰、拾取、合拢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卡顿。

右手拿着一根大竹针,针上串着一根长长的细藤当作线绳。竹针被打磨得光滑圆润,没有毛刺,细藤则坚韧耐用,是她劳动的好帮手。

那细藤,是将新鲜棉花杆在田泥里浸泡数十天后。经过时间的沉淀,棉花杆的纤维变得柔软而有韧性,为制作细藤打下了基础。

取剥下来的皮,经过搓洗、晾晒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棉麻。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搓洗去除杂质,晾晒让其坚韧,最终成为可用的线绳。

只要人勤快,动手去制作。这棉麻就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勤劳是获取这一切的前提,只要肯付出劳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原料取之不尽,制作工艺也并不复杂。棉花杆是种植棉花后的副产品,随处可得,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并不需要高深的技巧,普通人都能掌握,这是大自然对勤劳者的馈赠。

这是这片土地给予人们的慷慨馈赠。土地不仅提供了粮食,还提供了这样的生活物资,只要人们尊重土地,勤劳耕耘,土地就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今年的棉花还没采摘完,暂时还无法制作棉麻。棉花还挂在枝头,洁白如雪,等待着人们的收获,新的棉麻也将在采摘之后开始制作。

小小用的,是她哥哥去年制作出来的存货。这存货里不仅有棉麻的坚韧,更有哥哥对妹妹的关爱,这份亲情让普通的棉麻也变得温暖起来。

承载着家人间的温暖与互助。在忧乐沟,家人之间的互相扶持是生活的常态,哥哥制作棉麻给妹妹用,妹妹用劳动回报家庭,这份温暖是支撑他们走过艰难岁月的力量。

小小左手的树叶迅速摞成一叠,如同堆叠的书页。那叠树叶整齐划一,边缘对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展现出小小做事的严谨与细致。

记录着她的努力与坚持。每一片叶子都代表着一次弯腰、一次拾取,这一叠叶子就是她劳动的成果,是她努力的证明,也是她坚持的见证。

右手微微用力一挺,大针轻松穿过树叶。她的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既能穿透树叶,又不会将其戳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