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而干净,他擦拭小刀的动作仔细,将刀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擦得锃亮。
挑眉的动作充满了挑衅,仿佛在说“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进一步激化了现场的矛盾。
擦拭完后,他将小刀在手中耍了个漂亮的刀花,引得周围几个年轻人发出阵阵惊叹,他得意地扬了扬头,眼神中满是炫耀。
刀花耍得流畅而精彩,小刀在他手中如同活过来一般,上下翻飞,展现出他娴熟的技巧。
年轻人的惊叹声让他更加得意,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仿佛自己已经赢得了这场较量。
但在这得意背后,他其实担心自己的肉品比不上另外两人,暗暗想着要如何出奇制胜。
他知道自己的经验不如老黄历,肉品的品质可能也稍逊于汪二爷,所以必须想些别的办法,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汪二爷双手抱胸,微微扬起下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他的姿态从容而自信,仿佛对这场较量胜券在握,那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信任,也是对对手的轻视。
“今日便让大家瞧瞧,到底谁的肉更胜一筹。”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自己的摊位,仿佛那里就是品质的象征,在这逐渐浓稠的夜色里,他的话语如同飘散的烟雾,弥漫着一种令人期待的气息。
他的话语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自信,让周围的人也不由得对他的肉品多了几分期待。
他开始向围观的人群介绍自己肉品的来源,讲述着每一头猪的饲养过程,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仿佛在介绍自己引以为傲的孩子。
他的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感情,将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生动有趣,让人们仿佛能看到那些猪在山间自由生长的画面。
他说这些猪都是在附近的青山上散养,吃的是山间的青草、野果,喝的是清冽的泉水,所以肉质格外鲜美。
他描述着青山的秀丽,泉水的清澈,青草的鲜嫩,野果的甘甜,让人们对这些猪的生长环境充满了向往,也更加相信他的肉品品质。
说到动情处,他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眼神中满是对自家肉品的自信。
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也是对顾客能够认可自己肉品的期待。
他还说起自己定期会请兽医来检查猪的健康,确保每一块肉都安全放心,这些话让围观的人频频点头。
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汪二爷的这番话,无疑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让他们对他的肉品更加信任。
“真正的行家,看的不只是肉的表面。”老黄历从怀中掏出一个烟袋,不紧不慢地装上烟丝,点燃后深吸一口,烟雾从他的口中缓缓吐出,在灯光下形成一团朦胧的云雾。
他的话语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在传授某种深奥的知识。
“肉质的好坏,得看宰杀的时辰、喂养的食料,还有保存的方法。”在他看来,自己的经验与见识,就是独一无二的优势,足以在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传统经验的推崇,认为这些才是判断肉质好坏的关键,而不是表面的光鲜。
他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跟随师父学习挑肉的经历,那些尘封的往事在他的讲述中渐渐鲜活起来,仿佛带着众人穿越回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岁月。
他描述着师父的严厉,描述着学习过程的艰辛,描述着第一次成功挑出好肉时的喜悦,每一个细节都感人至深。
他说师父曾教导他,宰杀牲畜要顺应天时,在特定的时辰宰杀,肉的口感和品质才是最佳;
喂养食料也有讲究,不同的食料会让肉质产生不同的风味。
他讲得绘声绘色,周围的人都听得入了迷,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挑肉行当之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魅力。
他还提到,过去挑肉师傅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调整经营策略,这让大家对挑肉这门行当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解释说,不同的节气,牲畜的生长状态不同,肉质也会有所变化,所以经营策略也要相应调整,才能保证顾客吃到最好的肉。
这些话让人们对老黄历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周八两嗤笑一声,将小刀插回刀鞘,双手抱在脑后,斜睨着老黄历。
他的动作随意而张扬,带着年轻人的不羁和对老黄历的轻视,仿佛觉得对方的话都是过时的老古董,不值得一听。
“说这些虚头巴脑的有何用?顾客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肉!”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刺向老黄历,言语间的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