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不暖月

关灯
护眼
第10章 一来二去磨刀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色彩。

老者的表情严肃而认真,仿佛在解读某种神秘的现象;

孩童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将这黑雾与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

一位身着道袍、仙风道骨的云游道士路过,见状微微皱眉,掐指一算,口中念念有词:“此乃异象,恐有大事发生。”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周围人的耳中,道袍的衣袂在风中轻轻飘动,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他的话让周围的人不禁心生寒意,纷纷议论起来,集市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凝重,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汪二爷能有如此惊人的表现,除了精湛的刀工,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块来历不凡的磨刀石和独特的“一来二去“磨刀术。

这磨刀石和磨刀术是汪家的传家宝,一代代传承下来,是汪家屠户技艺的核心所在。

这块由陈总工程师从豆腐堰神秘深水底部捞出的水磨石,呈深青色,表面布满细密如蛛网的纹路,仿佛蕴含着岁月的秘密和自然的力量。

深青色的石质坚硬而细腻,表面的纹路错综复杂,却又有着某种规律,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让人不禁感叹其神奇。

它有着奇特的特性,无需用水便能磨刀,堪称世间罕见的珍宝。

这一特性让其他屠户羡慕不已,因为在干旱的季节,水源紧张,这磨刀石便显得尤为珍贵,也让汪二爷的磨刀过程更加高效。

此刻,汪二爷拿起磨刀石,准备展示他的磨刀术。

他的动作郑重而恭敬,仿佛在对待一件神圣的物品,将磨刀石轻轻放在案板上,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它。

只见磨刀石表面泛起朦胧的光晕,隐约有人影闪动,却又看不真切,仿佛有无数双手在时光深处轻轻打磨,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光晕的颜色柔和而神秘,人影的轮廓模糊不清,只能看出大致的形状,仿佛是历代汪家传人在传授技艺,又像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在守护着这块磨刀石。

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变得凝重起来,众人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连远处的叫卖声都仿佛消失了,整个集市都安静下来,等待着这神奇的一刻。

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仿佛即将见证一场神圣的仪式。

他将刀刃轻轻搭在磨刀石上,动作行云流水,宛如一位正在创作的艺术家。

他的手臂肌肉微微紧绷,动作流畅而自然,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仿佛与磨刀石融为一体。

“一来”,刀刃从左至右缓缓滑动,石屑纷飞,如同细密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石粉清香;

“二去”,刀刃又从右至左精准回拉,每一次动作都带着韵律,仿佛与天地间的某种节奏相契合。

石屑的颜色与磨刀石一致,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那股清香清新而淡雅,让人闻了心旷神怡,仿佛能净化心灵。

仅仅三下,刀刃便闪烁着森然寒光,锋利无比,仿佛能轻易划破空气。

刀刃的光芒比之前更加耀眼,透着一股逼人的寒气,让人不敢直视,仿佛轻轻一碰就会被割伤。

围观的屠户们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与羡慕。

他们都是内行,深知磨刀的难度,如此快速而高效地将刀磨得如此锋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们围拢过来,伸长脖子,想要看清其中的奥秘,却只看到汪二爷专注的神情和手中翻飞的刀石。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希望能学到这磨刀术的精髓,但汪二爷的动作太快,他们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无法捕捉到关键的细节。

有人忍不住伸手触碰刀刃,指尖刚一触及,便倒吸一口凉气,惊叹这刀的锐利,仿佛这不是在磨刀,而是在施展某种神秘的法术。

指尖传来的冰凉和锋利感让他瞬间缩回了手,脸上写满了震惊,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屠户感慨道:“这哪里是磨刀,分明是在和天地沟通啊!这'一来二去'的门道,怕是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慨,回想起自己多年的磨刀经历,与汪二爷的这“一来二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他不禁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矮大娘身着深蓝色布衣,衣袂随风轻摆,宛如一朵绽放在喧嚣集市中的青莲。

她的布衣干净而整洁,深蓝色在晨光中显得沉稳而庄重,衣袂的飘动带着一种优雅的韵律,与周围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发髻上别着一支银质的簪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