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相关联,老人们讲述时总是神情凝重,告诫后人要敬畏天地,留意异象。
“是啊,这事儿太不对劲了!不行,走,咱赶紧一块儿去找三老太爷问问。”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腰间家传的铜铃随着步伐再次响起,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院落里回荡,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苍凉。
铜铃是汪家祖传的物件,据说有辟邪的作用,此刻发出的铃声虽然清脆,却无法驱散笼罩在院子里的恐惧氛围,反而让这寂静的夜晚更加诡异。
“两桩怪事儿凑在一块儿,绝非偶然,里头肯定藏着不可告人的古怪。
要是弄不明白,这心里头就像压了块大石头,咋都踏实不下来。”
说罢,他转身朝院门走去,脚步匆匆,带着一丝急切与慌乱,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跳上,生怕晚一步就会错过什么重要的线索。
他的脚步在青石板上留下急促的声响,与腰间铜铃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张的节奏。
杏花嫂忙不迭点头,眼神里满是恐惧:“对对,赶紧去,可别是要出啥要命的乱子了。”
两人越想越怕,匆匆朝着三老太爷的居所走去。
杏花点头的动作急促而用力,脸上的恐惧毫不掩饰,她紧紧跟在老鱼猫子身后,脚步有些踉跄,仿佛随时都会摔倒,对未知的恐惧让她失去了平时的从容。
三老太爷姓陈,是陈家偏房的长者,就住在老农会大院子深处。
陈家是龙王镇的老家族,三老太爷虽然是偏房,但因其渊博的学识和神秘的推演能力,在镇上有着极高的威望,人们遇到解不开的疑难杂症或诡异之事,都会去向他请教。
通往三老太爷居所的小路隐没在荆棘与竹林之中,暮色将竹林染成墨色,竹叶相互摩擦的声音,仿若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树木的枝干扭曲盘绕,宛如狰狞的鬼爪,在昏暗的天色下投下诡异的阴影。
小路狭窄而崎岖,两旁的荆棘不时勾住他们的衣角,竹林里的光线昏暗,竹叶的摩擦声“沙沙”作响,如同有人在耳边低语,扭曲的枝干在微弱的光线下形成各种怪异的形状,让人不寒而栗。
一路上经过一户户人家,他们双唇紧闭,像被施了缄默咒,碰上谁都不搭理,有人打招呼也充耳不闻。
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紧闭着,屋内没有灯光透出,整个老农会大院子仿佛陷入了沉睡,只有他们两人匆匆的脚步声在小路上回荡,遇到的行人也都面色凝重,眼神躲闪,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无法开口说话。
乡亲们一看他们这模样,便心知肚明,这是撞上“麻麻子”事儿了。
按照龙王镇的说法,“麻麻子”事儿就是指那些诡异、邪门、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遇到这种事的人往往神情惶恐,行为怪异。
按照流传多年的古老规矩,凡是想求见三老太爷的人,从往那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开始,到在见到三老太爷之前,他们必须禁口,也绝不能回头。
这规矩据说是三老太爷年轻时定下的,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缘由,但镇上的人都严格遵守,因为违反规矩的人从未得到过三老太爷的指点。
否则,三老太爷定会知晓。
一旦有人犯了这两条,无论怎么苦苦哀求,三老太爷都不会理会,这是求见三老太爷雷打不动的规矩。
曾经有不信邪的年轻人违反了规矩,结果无论他怎么敲门哀求,三老太爷都未曾露面,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后来那年轻人遇到的麻烦也愈发严重,这让镇上的人更加敬畏这一规矩。
老鱼猫子和儿媳妇站在那座爬满枯藤的老柴房门外,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老柴房的墙壁是用土坯砌成的,早已斑驳不堪,枯藤紧紧地缠绕在墙壁上,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和柴草的气息,让人感觉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过人烟。
老柴房的门板上,斑驳的符咒在风中沙沙作响,透着岁月的神秘。
符咒是用朱砂绘制而成,虽然已经褪色,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那是一些古老的符文,据说有着驱邪避灾的作用,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符咒在低声吟唱。
两人情绪激动得难以自抑,先是轻轻敲门,在得到门内低沉的答允之后,翁媳两人这才隔着大门,大声地、急切又慌乱地把事情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声音里带着哭腔和恐惧,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他们敲门的动作小心翼翼,手指轻轻落在门板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