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沟的村庄沉浸在黑暗之中。
李家坳的李老汉起夜时,借着微弱的月光,看见三个黑影赶着三头肥猪从村口经过。
奇怪的是,猪群走得异常整齐,没有丝毫反抗,步伐稳健,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
领头的黑影嘴里含着什么东西,发出“呜呜”的声响,那声音低沉而诡异,平日里警觉无比的老母猪,此时也耷拉着耳朵,顺从地跟着走,眼神呆滞。
李老汉想要大声呼喊,却发现喉咙像被无形的手紧紧扼住,发不出一点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猪群消失在浓稠的雾霭中,雾霭如同巨大的幕布,将一切都吞噬。
他心急如焚,浑身颤抖,回到屋里后,一夜未眠,眼中布满了血丝。
第二天,他心急如焚地去报官,却被汪大爷以“眼花看错”为由搪塞过去。
税务所所长的身份,成了汪家兄弟偷猪行为最好的保护伞。
李老汉站在官府门口,看着紧闭的大门,大门上的铜环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中满是无奈与悲愤,却又无能为力。
家父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决心还乡亲们一个公道。
他四处奔波,从省城借来一台声波记录仪,那仪器外形笨重,带着许多旋钮和指针,又请来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忙调试,技术人员耐心地讲解着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在忧乐沟的晒谷场,他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村民大会。
那天,晒谷场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都前来围观,大家脸上带着好奇和期待的神情。
家父郑重地将声波记录仪放在桌上,桌子是临时搭建的,用几块木板和石头支撑着。
他大声说道:“猪的听觉是人的两倍,有些特殊频率人听不见,但猪却能敏锐地捕捉到。”
说罢,他按下开关,喇叭里传出一阵极轻微的“嗡嗡”声,那声音细微得几乎听不见。
瞬间,村里的狗听见后狂吠不止,声音此起彼伏,在村子里回荡;
而猪圈里的猪也显得焦躁不安,不停地来回踱步,用鼻子拱着猪圈的栏杆,发出“哼哼”的叫声。
“这就是贼人的哨声频率,”家父指着记录仪上跳动的波形图,波形图上的线条上下起伏,十分有规律,眼神坚定地说道,“他们用河豚骨哨子,就是为了掩盖这特殊频率,从而达到偷猪的目的。
我们一定要揪出这些贼人,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
村民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家父的智慧赞叹不已,同时也对偷猪贼的行径感到愤怒,有人攥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怒火。
与此同时,黎杏花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自豆腐堰事件后,她求子的心愿不仅未能实现,反而成了村里人的笑柄。
村里的长舌妇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难听的话,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她的心上。
新郎官姑姑的嘲讽,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深深扎在她的心上,让她整日愁眉不展。
那些日子,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食欲不振,日渐消瘦。
每晚都被噩梦缠绕,梦中的场景历历在目:她跪在观音庙前,膝盖在粗糙的石板上磨出血泡,疼痛难忍,却看见汪家兄弟用哨子偷走了庙里用于祈福的猪,她想要阻止,却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急得大喊,却发不出声音。
惊醒后的她,再也无法入睡,内心的恐惧和委屈如潮水般涌来,她常常坐在床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直到天亮。
一天夜里,她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浑身冷汗淋漓,头发都被汗水浸湿。
犹豫再三,她披衣起身,来到汪二爷的住处,本想讨教些安神的法子,可一见到汪二爷,便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汪二爷开门时,见她眼眶红肿,如同核桃一般,神情憔悴,脸色苍白,便知她定是又为求子的事烦恼。
他本想转身去端杯热茶安抚,却见她衣着单薄,在夜风中微微颤抖,嘴唇都有些发紫,便立刻将自己的夹袄取下,递了过去:“嫂子,夜里凉,先披上,别冻着了。”
黎杏花接过衣服,衣服上还带着汪二爷的体温,指尖触到布料上淡淡的烟味,想起大哥汪大海平日里的沉默寡言,对自己的关心甚少,心中的委屈愈发浓烈,哽咽着说道:“老二,你说我这肚子,怎么就这么不争气......”
“嫂子别担心,”汪二爷走到水缸边,弯腰舀水,水桶在井里发出“咚”的一声,他刻意避开她饱含泪水的双眼,“我托人从青城山带回了些名贵药材,听说是用晨露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