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436

关灯
护眼
第十章 画押与糖糕许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仁寿宫暖阁的炭盆烧得旺,朱祁镇一进去就把披风脱了,怀里的双枪竹兵硌得慌,他悄悄往腰带里塞了塞,贴着肚子才踏实。

    三杨早到了,案上摊着张黄纸折子,杨士奇手里捏着个朱红的小印——是他的“皇帝之宝”小印,平时都由太皇太后收着。

    “陛下来了。”太皇太后招手让他坐,“调兵的事,跟三杨议妥了——从大同调两千骑兵,去宣府帮着守独石口,开春再撤回来。”

    朱祁镇凑到案边,盯着折子上的字,只认出“大同”“宣府”“两千”几个。他指着“两千”问:“两千骑兵,多不多?够不够打瓦剌?”

    杨荣笑了:“够了。瓦剌在边境晃悠的,也就几百人,两千骑兵过去,他们躲都躲不及。”

    “那就好。”他点点头,又问,“我咋画押?还是跟上次一样,按手印?”

    太皇太后被逗笑了,把小印递给他:“不用按手印,拿着这个,在折子末尾的红圈里,盖一下就行。”

    小印沉甸甸的,他攥在手里,手有点抖——上次盖印还是去年,给江南漕运的折子盖章,手滑盖歪了,被杨士奇笑了好几天。

    “别抖。”王振在旁边小声提醒,“对着红圈,往下按实了就行。”

    他深吸口气,把印对准红圈,“啪”地按下去。拿起来一看,印没歪,朱红的字清清楚楚,心里松了口气,赶紧把印递给太皇太后,好像那玩意儿烫手似的。

    “盖得好。”太皇太后把折子递给杨士奇,“让兵部赶紧发出去,别耽误了。”

    杨士奇接了折子,却没立刻走,看了眼朱祁镇,又看向太皇太后:“陛下如今也懂问调兵够不够,是好事。臣想着,往后朝堂的小事,比如州县递的赈灾折子、驿站的小整改,不妨让陛下多看看,慢慢学着拿主意。”

    朱祁镇一听“看折子”,脸就垮了:“那些折子上的字,我好多都不认识,看了也不懂。”

    “不懂没关系。”杨溥递过杯热糖水,“臣等给您念,念完了跟您说咋回事,您要是觉得行,就点个头;觉得不行,就说出来——不用您懂大道理,说心里话就行。”

    他抿着糖水,没说话。怀里的竹兵硌着,忽然想起宣府同知说的“陛下别露软气”,硬着头皮点了点头:“那……行吧,别太多,一天就看一个。”

    三杨都笑了,杨士奇点头:“就一个,不多。”

    从仁寿宫出来,朱祁镇觉得肩膀都松了——原以为看折子多麻烦,没想到就“点头”“说心里话”,倒也不难。

    “陛下今日厉害啊。”王振跟在旁边,语气里带着夸,“杨阁老让您看折子,您都没躲。”

    “那是。”他挺起小胸脯,“我是天子,总不能一直躲着。对了,刚才在暖阁,我看见锦书手里拿着糖糕,说是小厨房新做的,枣泥馅的。”

    王振笑了:“陛下眼尖。走,回偏殿,奴才去给您要两块,再温碗牛奶,配着吃。”

    刚到偏殿门口,就见小内侍蹲在廊下,手里举着个东西——是他早上放小厨房蒸笼边的双枪竹兵,竹丝上沾了点白霜似的东西。

    “陛下,您的竹兵!”小内侍赶紧站起来,“张师傅怕它沾着蒸汽软了,给挪到窗台上,刚想着给您送过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