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彻底败光。”
“看着关中百万黎民,沦为胡虏铁蹄下的枯骨吗?险中求生,方是正道!”
此刻,信念依旧坚定,但那份沉重感,却实实在在,压在肩头。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越锐利。
他走到院中,邓羌、张蚝等人,立刻停下动作,肃然望向他。
“诸位,”
苻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暴君无道,天怒人怨。
如今,彼已自绝于天下,率兽食人,北狩空国。”
“长安空虚,奸佞横行,此正我等拨乱反正、拯溺救焚之时!”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坚毅或激动的面孔,“成败在此一举!”
“非为苻坚一人之荣辱,实为关中百姓之生机,为华夏故土之元气!”
“望诸君奋勇,随我诛除国贼,匡扶社稷!”
没有慷慨激昂的呼喊,所有的家将部曲,皆以拳捶胸。
出沉闷而统一的“咚”
的一声,眼神灼热,表明了他们,誓死追随的决心。
苻坚知道,剑已砺好,只待出鞘那一瞬的寒光。
第四幕:民心沸
就在高层,紧锣密鼓地谋划之时,长安城的市井坊间,也早已不是一片死寂。
恐惧和压抑到了极点,便会以各种方式宣泄出来,而流言,则成了最好的载体。
茶楼酒肆、街角巷尾,人们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眼神却闪烁着,各种情绪。
“听说了吗?陛下…陛下在渑池那边,又因为饭菜不可口,活烹了一个庖厨…”
“听说大军还没出潼关,就因为抢粮,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来了,死了好几千!”
“老天爷啊…这哪是去打仗,这是去送死啊!”
“嘘!
小声点!
不要命了!”
关于北征军悲惨处境,和苻生暴行的流言越传越广,越传越细。
极大地加剧了,百姓的恐惧,和对苻生的憎恨。
同时,另一类流言,也开始悄然蔓延。
“知道强仆射,怎么死的吗?是因为劝陛下不要北征,被…唉!”
“强将军好像,也突然称病不出去了,是不是…”
“我看这大秦的天,怕是要变了…,听说东海王仁厚,若是他…”
这些流言真假掺半,来源神秘,却精准地戳中了,人们内心的期盼和恐惧。
东海王苻坚,宽厚仁德的名声,在此刻被无限放大,成了黑暗中的一丝微光。
更有一些,离奇的传闻,在市井中流传。
“知道吗?昨夜北邙山上,有赤光冲天,据说那是…真龙之气!”
“我还听说,灞桥的柳树,今年冬天突然返青了!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吉兆啊!”
“莫非…真有天命所归?”
这些带有谶纬色彩的流言,其源头或许就来自,冰井台那深不见底的谋划。
它们利用民间的迷信心理,为即将到来的巨变,铺垫着“天命所归”
的舆论基础。
民心,如同被不断加热的之水,表面或许还压抑着平静,内里早已沸腾翻滚。
只差最后一把火,就能冲开壶盖,爆出巨大的能量。
整个长安城,从上到下,从皇宫到街巷…
都笼罩在,一种极度压抑、却又一触即的紧张气氛之中。
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宁静,往往是,最令人窒息的。
所有的暗流,都已涌动到了极致,它们在地下奔突、碰撞、积蓄着力量。
等待着那个,最终破土而出、改天换地的时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