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障不臣土

关灯
护眼
第281章 建康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面对这,汹涌的攻讦,谢安并未,急于辩解。

只是静静站立,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慷慨激昂的面孔。

倒是与谢安交好,或忠于社稷的,一些大臣,如王彪之等,看不过眼,出列抗辩。

“荒谬!

冉闵乃,虎狼之性,岂是招抚,所能驯服?”

“若非谢相,力主抗击,只怕此刻,胡骑早已饮马长江!”

“江夏之失,乃敌酋狡诈异常,千里奔袭,岂能全然,归咎于庙堂?”

“当务之急是,同心御敌,而非在此互相攻讦,徒令亲者痛仇者快!”

朝堂之上,顿时吵作一团。

清谈玄理与救国方略混杂,私心算计与公忠体国交锋,乱象纷呈。

端坐龙椅的司马曜,被吵得头痛欲裂,面色更加难看,几乎要,再次晕厥。

张贵人在帘后,不断示意内侍,给皇帝递上,“安神”

的参汤。

实则汤中混有,能让其镇定,乃至麻木的药物。

谢安看着,这如同市集般的朝堂,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王国宝等人的目标,根本不是探讨,如何退敌。

而是借此机会,彻底将他扳倒。

国家的存亡,在他们眼中,远不如,权力的争夺重要。

就在争吵,愈演愈烈之际,谢安终于向前,迈出一步。

他没有,提高声调,但一股无形的威压,却让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陛下,”

谢安面向御座,声音沉稳有力。

“江夏之失,臣身为丞相,总理朝政,确有失察之责,甘受陛下责罚。”

“然,此刻冉闵,新得江夏,立足未稳,部众疲敝……”

“正是我朝,聚而歼之的,大好时机!”

“若因朝堂内耗,错失良机,致使贼寇站稳脚跟,甚至窥伺江南,则悔之晚矣!”

他顿了一顿,目光如电,扫过王国宝等人。

“至于王中书,所言招抚,试问……”

“若遣使前往,是向冉闵称臣纳贡,还是割地求和?”

“此举,置陛下天威,于何地?置江北万千,忠于王室的百姓,于何地?”

“莫非王中书,欲效张邦昌、刘豫之事乎?!”

王国宝被噎得,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谢安不再理会他,转向司马曜,朗声道。

“当务之急,臣有三策……”

“一,即刻授予谢玄、桓冲,临机专断之权,水陆并进,合力围剿,江夏之敌。”

“二,严令沿江诸镇,加强戒备,整军备战,防止冉闵流窜。”

“三,稳定建康民心,筹措粮饷,保障前线供给。”

“臣愿亲赴,前线督师,若不能克敌,愿提头来见!”

谢安此言,掷地有声,既承担了责任,又指明了方略,更将了,王国宝等人一军。

你们除了,空谈和攻讦,可有退敌良策?敢去前线否?

朝堂之上,暂时被谢安的气势,以及清晰思路所慑服。

司马曜在药力、恐慌支配下,含糊地,准了谢安所奏。

一场风暴,看似暂时平息,但谢安知道,暗流更加汹涌了。

王国宝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第三幕:噬国本

退朝之后,王国宝并未回府。

而是径直,潜入后宫,通过心腹宦官,秘密见到了,张贵人。

此刻的张贵人,已无朝堂上,那般娇弱姿态,眉宇间,带着一丝,戾气和得意。

“王中书,今日朝堂之上,谢安老贼,可是风光得很啊。”

她摆弄着,涂满蔻丹的指甲,冷冷说道。

王国宝阴险一笑:“娘娘放心,谢安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他主动请缨去前线?正好!

江夏如今是龙潭虎穴,冉闵岂是,易与之辈?”

“谢玄黄口小儿,桓冲老迈保守,此战胜负难料。”

“若胜了,功劳少不了,我们运作;若败了……哼哼……”

“那就是谢安父子,葬送国脉的铁证!

届时,陛下和天下人,还能容他?”

张贵人眼中,闪过一丝狠毒:“光是等着可不行,得给他,加点‘料’。”

“陛下近日,心神不宁,正是需要,‘安心’的时候。”

“王中书,你那‘逍遥散’,是不是,该多敬奉一些了?”

王国宝会意,所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