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刚毅坚卓的他们

关灯
护眼
第346章 密斯特刘,你脑子一点也没开窍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北平、上海这些海拔低的地方去的同学们来说,“高原文艺社”可以说是十分恰如其分了。而高原文艺社中的成员,除了已经毕业的林蒲之外,还有周定一、赵瑞蕻、刘兆吉、向长清、陈士林、周贞一这群“南湖诗社”的故友。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西南联大到昆明后

“高原文艺社”的活动方式跟“南湖诗社”一样,出刊仍旧以壁报形式为主,每两星期出刊一次,社员将誊抄好的书稿贴在结实的牛皮纸上,再张贴在昆华农校教室的外墙上,供联大师生们品评观看。

赵瑞蕻几百行的长诗《永嘉籀园之梦》从蒙自海关张贴到了昆华农校,几百行的长诗整整贴了一面墙,让同学们佩服不已。而牟光坦昔日的诗作《古墙》、《野兽》、《我看》、《园》、《出发——三千里步行之一》、《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等诗艺精湛、情感丰沛的作品也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后来高原文艺社的壁报每次刊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凑上去看,大有要把头挤破的架势。

双更达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读诗了吧?而且当代诗歌越发成为私域写作,书写小情小爱小确幸,宏大叙事更是成了被极力规避的存在,然而在西南联大的时代,有一群诗人的双眼一直在盯着他们所在的世界,他们怀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一直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战争的严肃思考,虽然他们一直在探索诗歌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其间也借助了西方诗歌的各种诗歌技巧,但他们诗中的内容从未离开过中国这片土地。

关于《西南采风录》后来的故事:

还请各位多多推荐,多多评论。

鞠躬,感恩。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