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关灯
护眼
第900章 不能再等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bsp; 承安睁开眼,当即下令掘地三尺,果然在铃底挖出七具小小骸骨,皆以红绳系颈,排列成北斗之形。

    他亲手为每个孩子净身更衣,放入木棺,葬于道观后山。又取宁心庐特制安魂香九斤,混入朱砂桃木粉,熔铸成一枚新铃舌,替换原有蛇形之物。

    当新铃舌装妥,夜风拂过,铃声乍起??不再是刺耳尖啸,而是如溪水潺潺,如母亲哼唱摇篮曲。

    翌日清晨,村民发现林中迷路多年的野兔竟自行走出,温顺地卧于坟前;失踪孩童的家人则齐齐梦见自家孩子笑着挥手:“我们回家了。”

    消息传回宁心庐,举院欢腾。

    然而承安并未松懈。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随着各地巡查深入,越来越多铃器被发现,有的藏于皇陵夹壁,有的嵌在寺庙钟楼,甚至有一枚竟被当作普通编钟悬挂于太学礼乐堂长达百年,每逢祭祀敲击,全场官员皆莫名情绪激荡,做出极端决策。

    承安不得不联合李昭,推动新一轮改革:成立“音律监察司”,专门审查全国重大仪式所用乐器,禁止任何含特殊共振频率的器具流通;同时颁布《听心律例》,规定凡涉及心灵干预的技术,必须公开原理并接受第三方监督。

    此举触动诸多权贵利益,反对声四起。有大臣上奏称承安“妖言惑众,妄图动摇礼乐根本”;更有江湖术士冒充“真传弟子”,四处行骗敛财,败坏守心堂声誉。

    风波最烈时,一名自称“铃祖传人”的老道竟率众闯山,扬言要夺回“正统铃术”,当场撞碎宁心庐门前石灯,口称:“你破铃不过是毁宝,唯有我能驾驭其力!”

    承安未怒,只令林沉取出一块玉片??正是当年母亲遗留之物。

    老道一见,面色突变,踉跄后退:“这……这是‘心音契’!不可能!它应随主人焚化才对!”

    “正因为未焚,所以真相未灭。”承安平静道,“你以为铃术是力量之源,其实它是枷锁。它锁住了死者的声音,也锁住了生者的良知。今日我在此宣告:所有铃器,无论真假,皆不得再用于操控人心。违者,将以‘害心罪’论处,永不赦免。”

    那一日,宁心庐外焚起熊熊烈火。上百件来历不明的铃器投入其中,伴随着百姓齐声诵读《归心文》,火光照亮整座山谷。

    火中,有铃碎裂,有符消散,也有无形之物升腾而起,化作点点流萤,飞向星空。

    多年后,人们传说那一夜,天上多了一条由星光组成的河流,蜿蜒如铃形,每逢清明便格外明亮。

    而承安依旧每日授课、制药、接诊病人。

    只是如今,求医者不再仅限于梦障患者,还有宫中妃嫔、战场将军、商贾巨富,乃至异国使者。他们都听说了这位“能听懂沉默”的医者,不远千里而来。

    有个西域王子曾问他:“你们中原人,为何如此重视‘心’?”

    承安指着庭院中一棵桃树答:“你看这树,根扎得多深,花就开得多盛。人心也是如此。压抑越久,爆发越烈;倾听越多,治愈越快。”

    王子沉思良久,回国后下令拆除王宫所有铜鼓,改为建造“静语园”,专供国民倾诉烦恼。

    宁心庐的影响,渐渐超越国界。

    又一年春天,小女孩抱着一只羽翼丰满的麻雀跑来:“爷爷,它真的学会飞了!”

    承安摸摸她的头:“去吧,让它回家。”

   &nbs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