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关灯
护眼
第107章 他也有今天啊,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到底看没看走眼,李林甫最终也没有得出答案,因为他被罢相了。

是的,罢相。

李瑛的速度与手腕,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头一日下午,他才在城外接见了李立。

当天夜里,李立是如何受到李林甫的指使,又是如何去收买吐蕃人截杀李琚的口供,就被他送到了李隆基的案头。

面对如山的铁证,李隆基也罕见的没有掉链子,很干脆的下达了罢相的圣旨。

于是,次日清晨,宫门刚开,李林甫便被高力士带人直接一撸到底。

没错,真正意义上的一撸到底。

从他最看重的中书令之职,到礼部尚书,再到同中书门下三品,最后到黄门侍郎等官职,尽皆被收回。

就连李隆基特意恩赏给他的相府,也被工部直接查封。

整个过程,可谓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速度快到别说李琩和武惠妃没有反应过来,甚至连李林甫这个当事人都有些懵。

而等到武惠妃与李琩得了消息,匆匆去见李隆基为李林甫求情之时,李林甫早已被高力士带人赶出洛阳,遣返原籍。

至此,事情便成了定局。

李林甫也由此光荣当选了大唐立国以来,拜相最快,罢相也最快的首相。

至于前去寻李隆基求情的武惠妃母子,自然也是未能功成。

毕竟,帝王口含天宪,可不单单只是一句修辞之言那么简单。

圣旨未下之前,一切自可有商榷的余地。

但圣旨既已下达,便断无更改的余地。

两人无奈,只得匆匆追出洛阳,预备设法暂时将李林甫安置在洛阳附近,以观后效。

......

一夜之间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沦落为一介白身。

照理说,李林甫应该是接受不了这种落差的。

尤其是,他才刚刚坐上首相之位不到两个月,才刚刚品尝到权力的美妙滋味。

但事实却是,他现在的心情很平静,尤其的平静。

甚至面对着眼前神色焦急的武惠妃与李琩,他还有心情笑着安慰道:“无妨,娘娘与殿下不必为臣......草民伤感,人生的起落是常态,一时的龌龊也不足以证明什么。”

听见李林甫的宽慰,李琩显得有些尴尬。

毕竟此事乃是因他而起,可现在锅都让李林甫背了,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羞愧。

反观武惠妃听见这话,一张本就被焦急之色填满的脸,则是越发的难看起来。

李林甫说得容易,但只有她清楚,为了将李林甫扶上那个位置,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事情发展到现在,她甚至都还不知道具体是发生了什么,这让她的心情如何能好得了?

李林甫将二人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不禁再次洒脱一笑,摇头道:“娘娘,殿下,你们回吧,草民也要上路了。”

武惠妃回过神来,迎上李林甫脸上的笑容,不禁恼恨地瞪了一旁神色尴尬的李琩一眼。

随即深吸口气,摇头道:“发回原籍,不过是圣人一时气话,李相万不可当真。”

顿了顿,她接着说道:“本宫已命人在长水县置下一处宅子,并派了专人看守,权作李相容身之地。待来日圣人消了气,本宫自有办法说服圣人召李相回京。”

听见武惠妃这话,李林甫不禁陷入了沉默。

但沉默片刻,他仍是点头笑道:“多谢娘娘转圜,草民感激不尽。”

只是李林甫的道谢声落在武惠妃耳朵里,却是让她不由得心头一颤。

因为她赫然察觉到,李林甫与她,似乎有些离心了。

她没忍住,又剜了一旁的李琩一眼,恨不得当场给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亲儿子两耳光。

但事已至此,她也顾不上追责。

毕竟李林甫罢相,可不单单是李林甫离开朝堂那么简单。

更意味着朝堂上属于寿王一脉的利益将被大幅度挤压,属于寿王一系的权力也将迎来朝中其他势力侵蚀。

因此,她眼下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不是追责,也不是安抚李林甫,而是要想办法尽可能的保住属于寿王一系的利益和权力,保住寿王一脉的基本盘。

思及此,她也不欲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

再次对着李林甫嘱咐几句,保证几句,便毫不犹豫地转身返回洛阳。

武惠妃走了,李琩有些无措起来。

他的目光在武惠妃的车驾和李林甫之间犹豫了一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