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四合院。
“铛铛铛。”
一阵锣声响起,刘光天高声大喊:“到前院开会了。”
和以前一样,前院,一张八仙桌后面,居委李副主任端坐着,他的脸上带着微笑,显得很是亲切,他的左边,是新干事李宇西。
“李主任,人齐了。”
易中海汇报道。
何雨柱站在人群后面,非常清楚今天开会是因为有大事件生,但自己家完全不受影响,所以他并不关心。
1953年,粮食供应出现显着缺口,国家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而今年,为了进一步做到粮食分配精确化,粮票制度正式确立,成为了居民购买粮食的必要凭证。
“95号的居民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来是为了传达上边下达的政策。
你们都知道,53年的时候,国家的粮食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今年8月25日,正务院颁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办法中,对所有市镇居民,包括不在市镇内的机关、企业、学校、基本建设工地等的非农业人口,一律实施口粮分等定量,工商行业用粮按户定量,牲畜饮料用粮分类定量的供应凭证。
供应凭证分为四证三票,分别是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饮料供应证、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和粮票,粮票又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以及地方料票。
9月5日,粮食部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使用暂行办法》,以后,光有钱没有粮票,很多吃的东西都买不到。”
何雨柱知道,从《办法》颁布之日起,票证逐步覆盖整个社会生活,意味着华夏正式进入票证时代。
贾张氏大声问道:“李主任,要是没有粮票,啥吃的东西买不到?”
“我举个例子吧,如果你们要到饭店吃饭,除了钱以外,还得有粮票,不然你就吃不到主食。
再比如说,你要买点心,除了钱以外,还得同时有粮票,不然也买不到。”
“那粮票怎么弄到啊?”
李副主任依然在侃侃而谈:“粮食票证的放‘以户为单位,定量到人’,常住居民凭户口登记薄,到居民委员会申办粮食供应证,并按月或按季度到指定粮店领取粮票……”
“定量到人,就是每个常住人口有固定的配给量,由此确定每家每户粮食配给量,并依此放粮票,工商业用粮业户和市镇饲养户也按计划用粮量来配给……”
贾张氏喊道:“李主任,那像我们院里的妇女,一个月的定量是多少斤?”
“二十五斤。”
“成年男子呢?就像我儿子这样的。”
“一个月三十斤。
你不用问了,就是成年男子,因为劳动强度有差别,标准也不一样,像你们家贾东旭,算是轻体力劳动者,所以一个月的定量是三十斤。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你们的劳动差别、年龄大小确定每个人的定量标准。”
李副主任离开后,大院里依然在讨论着。
杨瑞华笑着说:“贾家嫂子,你家只有东旭一个人有定量,其他人吃粮,以后可就要靠出钱买啦。”
有定量就能买到平价粮,没定量就只能买高价粮,她们虽然没文化,但李副主任讲的明白,她们都听得懂。
想着贾家以后就只能靠钱买粮,她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嘲讽。
哪知道贾张氏不屑的一笑说:“你想什么呢?我家的粮食吃都吃不完,还用得着买粮食?哼,你羡慕吧?嫉妒吧?”
后世的很多人都以为,五十年代农村人根本吃不饱,但这是错误的认知,在58年以前,京城周边县城每亩土地交公粮占比百分之七,农民的日子过得不比工人差,至少一天三顿有饱饭吃,所以贾张氏每年土地的粮食分红,足够贾家吃上饱饭。
杨瑞华鼻子一皱:“切。”
她没再说话,贾家在农村能分到粮食,这一方面,她确实很羡慕。
她不说了,但是贾张氏却不愿意放过她,唾沫横飞道:“你家老大今年16岁,老二7岁,老三6岁,下面还有个丫头片子。
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就你们家这三个小子,以后呀,有你家受的。
还想看我家的玩笑,笑话,哼。”
“我家孩子还小,吃不了多少,怎么都饿不着。”
杨瑞华强撑道。
“那按你的话,后院二大爷家就会饿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