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关灯
护眼
第260章 江边闲话聊江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时,冯默其少将带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军人走了过来,何雨柱的目光立刻落在了年轻军人的身上,只见他身宽体阔,两臂修长,手掌宽大,心里就有了一种猜测。

冯少将注意到了何雨柱的目光,问道:“柱子,你认识董连长?”

“不认识,不过,能感觉出来,是个高手。”

董连长也看着何雨柱,眼中露出敬佩之色,只见他敬了一个军礼道:“何师弟,我久闻你的大名,我叫董长雷,我爸是董雪飞。”

果然是八卦掌传人,何雨柱一抱拳道:“原来是董师兄。

五年前我拜师的时候,董师伯是见证人,可是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了,师伯还好吧?”

“我爸身体挺好的。

我爸经常说起你,说你是他见过天赋最好的武者,年纪轻轻就成了暗劲高手,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一直说让我多向你请教学习。”

何雨柱在京城武者圈里确实很有名,二十岁的暗劲高手可谓是独树一帜,不过他们都不知道,现在的何雨柱已经到达了暗劲圆满期,只等机缘到来进入化劲期,成为真正的巅峰武者。

“师伯过奖了,师兄的身手也不差。”

“有时间,还要请师弟指点指点。”

“好,找机会咱们切磋一下。”

这时,江中忽然有鱼高高跃起,灰色圆润的身体划过一条弧线后又重重的落入水中,溅起一片水花。

“江猪儿。”

有人惊叫道。

自这条江猪跃出水面后,后面有一群江猪也从水里钻了出来,它们欢快的跳跃着,溅起一片片洁白的浪花,灵活的身姿就像舞蹈家一般在水中翩翩起舞。

先生和陈领导也走了过来,陈领导乐呵呵说:“这是江豚,又叫江猪,比较早的记载出自曹操的《四时食制》,书中说:??鱼,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沉。

一名敷,常见,出淮及五湖。”

冯默其问道:“柱子,你是厨师,我问你,曹操为什么说江豚不能吃呢?”

何雨柱说:“江豚也不是不能吃,其实是不好吃。

曹操写江豚的时候,这东西还没有以江豚定名,‘江豚’一词先出现在文献中,是在东晋郭璞写的《江赋》里,文中写道‘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

郭璞是个大学问家,他也说江豚不可食,是因为它‘身上肉少脂肪多’。

而宋代的王禹偁还写过一《江豚歌》,‘江豚江豚尔何物,吐浪喷波身突兀。

依凭风水恣豩豪,吞啖鱼虾颇肥腯。

肉腥骨硬难登俎,虽有网罗嫌不取。

江云漠漠江雨来,天意为霖不干汝。

’歌里面说江豚肉腥骨硬,渔民捕到也不要,所以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熬油。”

说完,他心里不由感叹,再过三十年,谁能想到这东西差点儿灭绝。

冯默其叹道:“这样啊,那它没啥大用,可惜了。”

陈领导笑道:“哈哈,没错。

柱子,你看书很多呀,记忆力也不错。”

“呵呵,也就看过几本书。”

何雨柱谦虚道。

先生笑道:“不用谦虚,刘领导和邓领导都和我说过,你虽然学历不高,但学识丰富。

说起用江豚熬油,明朝的张岱也写过,‘江南有懒妇鱼,即今之江豚是也。

鱼多脂,熬其油可点灯。

然以之照纺绩则暗,照宴乐则明,谓之馋灯。”

冯默其说:“啥意思呀?”

陈领导对何雨柱说:“柱子,你帮默其解释一下。”

何雨柱说:“这段话的意思是,江豚肉熬出来的油膏,可以用来点灯,制成的油灯,拿来读书学习、纺纱织布照明,灯光比较暗,不合适,只能用来搞宴会。”

陈领导点点头说:“刚才你们说江豚不可食可惜,但我说熬油也可惜,江豚长相憨态可掬,很招人喜爱,它的性情非常活泼,韩愈曾写诗道:‘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就写出了江豚出水潜入的特性。

有很多名人写过江豚,南宋的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有生动记录,‘江中江豚数十出没,色或黑或黄’。

柱子,你还能说出其他人写过江豚吗?”

“我还记得明代的王世贞曾写一诗,名字叫《过江一绝》,江豚吹浪浪花飞,无数征帆下钓矶。

饶他北固山头色,不傲江南旧布衣。”

“哈哈哈。”

陈领导高兴的大笑,手在何雨柱的肩膀上用力拍了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