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局势有些复杂。
奥斯曼帝国参与他们倒不是太担心,虽然庞大,但距离实在太远,海战他们可不怕对方。
可荷兰与法兰西结盟那乐子可就大了,荷兰地盘虽然小,但作为海上马车之称的他们经济可不是一般的强。
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海外,手段都不算光彩。
西班牙是征服与掠夺的极致,科尔特斯和皮萨罗的征服队通过战争和天花传染病,摧毁了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原住民九成死亡。
名义上要保护和教化原住民,其实就是将原住民转化为奴隶,在矿山和庄园中进行无偿的、致死性的劳动,波托西银矿被称之为地狱的入口,残酷性可想而知。
除了奴隶外,他们暴力推行天主教,镇压和处决任何坚持本土信仰的异教徒。
他们从肉体、文化、经济上彻底的征服和取代一个大陆的原有文明。
葡萄牙则是奴隶制度的开创者,它将人类商品化,建立了一套延续数百年的残酷剥削体系,无数的奴隶死在了运输的途中。
英吉利则是土地掠夺和系统性取代的方式来镇压,将原住民直接驱逐,不走的直接杀掉,对待奴隶的残酷性不亚于葡萄牙。
法兰西是最为温和的,通过贸易、通婚和文化同化来整合当地精英,而非一味武力征服。
但若是有反抗者,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相对于前四者,荷兰才是最为恐怖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座右铭是无情的商业精神,一切以商业利润为最高准则,必要时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大屠杀。
就是因为这种算计,荷兰短时间内拥有了庞大的商业团体,开始有资本对抗曾经的宗主国西班牙。
论经济之强,在进入十七世纪以后,几大殖民国中以荷兰最强,取代了西班牙,最重要的是荷兰的财富是可持续、可增值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一个经济最强,海上战力还行,再配上一个陆战有重铁骑的法兰西,以及对岸还有一个牵制的奥斯曼帝国殖民的柏柏尔王朝,那西班牙可真就头疼了。
好一会儿后,刚刚劝慰的副将出声了:“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就是我们的舰队在中南半岛那边吃亏了,战事胶着,运宝船队被抽调去那边了?”
“不可能!”
“不可能!”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是亚历杭德罗和盖布里埃尔两人。
见副将疑惑,亚历杭德罗解释道:“第一,距离太远了,从这里去中南半岛,一来一回就算是一点不耽搁至少都得一年多的时间。
这个时间占据早就失控了。
抽调大量战船前去,帝国本土不允许,抽调的力量少了那不是找死吗?
第二,从西班牙去大明有三条路,一是走太平洋航线,先从西班牙出发沿着马拉喀什王朝海岸线南下经加那利海峡横渡大西洋抵达墨西哥,
从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港抵达吕宋的马尼拉,然后从马尼拉抵达大明的月港等地。
第二条则是印度洋航线,第一段依旧是先抵达墨西哥,然后冒险穿越风暴肆虐的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
第三条则是经过荷兰和葡萄牙控制的太西洋和印度洋航线,就是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绕圈子,然后横渡阿拉伯海经锡兰抵达马六甲海峡。
这条线我们若是要走就得给过路费,不然就得打一场,所以非必要就不走这条路。”
解释完后,亚历杭德罗脸上有些愤怒,其余几人脸色也是如此。
西班牙是海外殖民最强大的国家,但却是走了一条最长的航线。
公元一四一五年,葡萄牙征服北非的休达,沿非洲西海岸持续向南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贸易据点和堡垒,而八十年后哥伦布才发现美洲。
但到了一四九五年,教皇为了防止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天主教强国相互冲突,于是裁定并通过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里面有一条线叫做教皇子午线。
这条线新发现的东西以西归西班牙,以东归葡萄牙,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这条沿着非洲海岸线的航线就归葡萄牙所有,从法理和宗教义务上,西班牙不能侵犯这条线。
到了公元一五八零年的时候,西班牙短暂吞并葡萄牙正准备使用这条航线,结果荷兰从葡萄牙手中抢夺了东印度群岛,并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航道。
若只是荷兰一个国家,西班牙倒也不惧,但英吉利又来插一杠子,结果英荷狼狈为奸,如果西班牙强行走这里,不仅要面对葡萄牙残存势力反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