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掏空家产后,大小姐揣孕肚去随军

关灯
护眼
第172章 干活积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衣袖,动作利落地朝厨房走去。

“别那么累,食堂不是能吃吗?”

沈知昱担心她。

“我恢复得差不多了,你不用天天熬药膳,多歇着。”

沈知昱眉头微蹙,伸手拉住她的手腕。

“我能吃,可俩孩子不能凑合。

再说了,我也想你快点好起来。”

“爸妈肯定想我们了。

工厂那事儿不是批了嘛?咱们回去一趟吧。”

苏清芷转过身,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

“两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菜不能马虎。

况且,你养病也得靠营养补着,我亲手做的饭,你才吃得安心。”

“爸妈年纪大了,刚搬到青山村,人生地不熟的。

我们走的时候太匆忙,他们还没好好安顿,我心里挂念得很。”

她心早就飞回青山村了。

爸妈刚搬去,她就急匆匆跑来工厂。

那时工厂急召,她顾不上多送他们一程。

如今,她只想立刻动身。

有沈广林和尹华照应,孩子们肯定吃不了亏。

再加上那几张红色证书,那不是纸,是硬气!

沈广林是她丈夫的叔伯,为人耿直讲义气。

尹华是村里少有的识字人,说话有分量。

有他们在,她放心些。

更别说,家里还贴着那几面红底金字的“模范家庭”

“先进个人”

“拥军优属”

奖状。

在那个年代,荣誉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话语权。

苏清芷的父亲曾是村里的会计,母亲则是个热心肠的妇救会主任。

国家号召修水利,他们二话不说掏出积蓄。

饥荒年间,别人家揭不开锅,他们却把自家粮仓开了口,一袋袋往外送。

这些年,村里哪家修房缺砖、哪家看病缺钱,都曾受过他们的接济。

这份恩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还清的。

有这份情在,村里人绝不会亏待他们。

人心都是肉长的,苏清芷相信,乡亲们不会忘本。

可没亲眼瞧见,苏清芷还是放心不下。

她得回去,亲眼看看才行。

“可我怕你太辛苦。”

沈知昱攥紧她的手。

他望着她,眼神里满是担忧。

“不会的,就只是做饭而已。”

“刘师傅天天帮我生火,我洗洗菜、炒炒菜就行。

他最近可积极了,杀鱼、剥虾,抢着干,还非说是我太瘦,该多歇歇。”

她轻轻挣开他的手,反握住他。

起初刘师傅只是来蹭饭,后来见她忙得脚不沾地,便主动提出帮忙。

相处久了,苏清芷察觉他饭量小,饭后总捂着肚子,脸色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