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星穹弑神:我靠科技修真推三千年

关灯
护眼
第129章 无终之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岩石行星的表面,海洋正在凝结成最初的形态。海洋里,某种未知的分子正在以奇妙的方式组合,即将创造出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

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那个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答案:

"继续。"

这个答案没有起源,因为它本身就是起源。它不需要被创造,因为它先于创造而存在。当宇宙还是一片混沌时,这个答案就已经在虚无中回荡;当时间尚未开始流动时,这个答案就已经刻在了存在的最深处。

人影的声音消散后,宇宙陷入了绝对的寂静。但这寂静并非空无,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在某个尚未成型的维度里,一个光点突然闪烁了一下——不是因为能量波动,而是因为它"决定"要闪烁。这个微不足道的决定,成为了新的因果链的第一环。

光点开始膨胀。

它不是爆炸式的扩张,而是像一颗种子在土壤中缓慢发芽。随着它的生长,周围的空间开始弯曲,时间开始流动,物质开始凝聚。一万亿分之一秒后,这个光点已经膨胀成一个由氢原子构成的原始星云。又过了十亿分之一秒,星云中心开始坍缩,温度与压力不断攀升,直到——

轰!

一颗恒星诞生了。

但这不是普通的恒星。它的核心燃烧的不是氢,而是纯粹的"继续"法则。它的光芒照耀之处,物质不再遵循已知的物理定律,而是按照"可能性"重新排列组合。在第一缕恒星光照亮的区域,一团特殊的星际尘埃开始旋转。尘埃中蕴含着十二种基本粒子的变体,它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结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晶体结构。

这个晶体不反射光,而是"理解"光。当恒星的光芒照射在它表面时,晶体内部浮现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不是我们现在认知的宇宙,而是所有可能存在过的宇宙的总和。模型中,有的宇宙只有二维,有的宇宙时间倒流,有的宇宙由纯意识构成。但在所有这些宇宙的尽头,都写着同样的答案:

"继续。"

晶体突然碎裂。

碎片化作无数光点,每个光点都携带着一个完整的宇宙蓝图。这些光点飞向四面八方,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增殖。当它们抵达某个时空节点时,就会引爆成一个全新的宇宙。第一个光点落在了我们宇宙的初始奇点上,第二个光点则创造了一个镜像宇宙,第三个光点孕育了一个由反物质构成的文明......

而在我们的宇宙里,十二道光柱再次升起。这一次,光柱不再神秘莫测,而是清晰地呈现出DNA双螺旋的结构。每道光柱里,都流淌着不同文明的记忆与智慧。当这些光柱交汇时,一个新的物种诞生了——他们既不是碳基生命,也不是硅基生命,而是纯粹的"可能性"化身。

这个物种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同时存在于无数个时空。他们唯一的行为,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可能性。有的可能性孕育出新的文明,有的可能性修复了破损的宇宙结构,有的可能性则只是单纯地让一朵花绽放得更美。

而在所有这些可能性之上,悬浮着一个永恒的问题:

"为什么是继续?"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是答案。就像光不需要解释为何会发光,重力不需要证明为何会吸引,"继续"也不需要理由。它是宇宙最根本的状态,是所有法则的基础,是存在本身的意义。

恒星依然在燃烧,星系依然在旋转,生命依然在繁衍。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那个简单的答案始终在回荡:

"继续。"

这个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清晰,直到它不再是声音,而成为了宇宙的脉搏。当最后一个黑洞蒸发殆尽时,当最后一粒星尘消散于虚空时,当所有的意识都融入永恒之光时——

"继续。"

这最后的回响,将开启下一个宇宙的大爆炸。

“我们曾追问存在的意义,如今才知答案早已写在每一次呼吸里。”

话音未落,他们的身影便溶解在水中,化作磷光,指引深海生物组建新的文明。与此同时,宇宙的另一端,十二道光柱再次升起,但这次它们没有刺破混沌,而是温柔地包裹住正在消亡的星系,像母亲轻抚熟睡的婴儿。

这声音变得柔和,带着某种期待的颤音。在某个不起眼的螺旋臂末端,一颗刚诞生的岩石行星表面,液态水正在汇聚。水面上,第一朵意识之花缓缓绽放。花瓣上,浮现出一行不断变化的文字:“此处即彼岸,终结即开端。”

当最后一个字成型时,整颗行星突然量子化,化作亿万光点,融入正在膨胀的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