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一十七章 说干就干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为了节省开支,众人决定自己动手。

    苏木负责修理门窗,他从五金店买来木料和油漆,将破旧的木门重新打磨上漆,还在门楣上预留了挂木牌的位置。

    徐佳莹和周慧,她特意推迟返程来帮忙负责打扫卫生,她们用扫帚清理院子里的杂草,用抹布擦拭积满灰尘的窗棂,连墙角的青苔都细心地保留下来,增添江南韵味。

    江源和林晓雨负责墙面处理,他们买来环保涂料,将墙面刷成米白色,为壁画创作打底。

    沈师傅带着徒弟来帮忙搭建缂丝织机的架子,用的都是结实的老杉木。

    赵姨则从家里搬来几个旧瓷罐,清洗干净后用来装香材。

    李奶奶则发动巷子里的老邻居,帮忙搬运桌椅、工具。

    附近的邻居们也纷纷伸出援手。

    巷口开木工铺的张师傅,免费提供木料和工具,还亲自来教苏木修理门窗。

    卖五金配件的王老板,送来了钉子、螺丝等小零件。

    甚至连之前参加文化沙龙的年轻人,也利用周末赶来帮忙,陈萌萌带着同学来刷墙,学服装设计的女生帮忙整理布料,学摄影的男生则协助林晓雨拍摄。

    “看到你们为传承老手艺这么用心,我们也想出份力。”陈萌萌一边给墙面刷漆一边说,她还发动同学收集了很多老物件。

    奶奶传下来的绣花绷、爷爷用过的木工刨子、太奶奶的针线笸箩,都捐给工作室做展示。

    改造过程中,充满了温暖的小插曲。

    有一次,徐佳莹在清理阁楼时,发现了一个老式的绣花绷,木质已经泛黑,却依旧结实。

    姨婆看到后,笑着说:“这绣花绷是你外婆年轻时用的,没想到还在这里。”

    徐佳莹立刻决定把它放在展示区,旁边配上外婆学苏绣的故事。

    江源在画壁画时,特意加入了李奶奶教大家做点心的场景,李奶奶看到后,感动得眼眶泛红:“没想到我这老太婆也能画进画里。”

    随着改造工作推进,徐佳莹的苏州话也越来越流利。

    她能熟练地用苏州话和手艺人交流工艺细节,比如问沈师傅“这块刻丝面料要织多少天”问赵姨“‘双花合香’要放多少蜂蜜”。

    听评弹时,她已经能不用看字幕,就能听懂《玉蜻蜓》《珍珠塔》等经典唱段的内容,还能跟着哼唱几句。

    甚至在给来帮忙的年轻人讲解工艺时,也能用苏州话穿插几句方言俗语,让讲解更接地气。

    “倷看,这块苏绣面料的针脚要匀,就像苏州话的调子,不能忽高忽低。”徐佳莹一边教陈萌萌绣雏菊,一边用苏州话讲解。

    “‘打籽针’要绕三圈,就像说‘难为倷’(谢谢)时,尾音要拖三下,这样才够味。”

    陈萌萌跟着她的节奏,不仅学会了基本针法,还记住了几句实用的苏州话,开心地说:“以后再参加活动,我就能用苏州话和手艺人交流了!”

    江源的《江南工艺十二时辰》系列画作也在改造期间完成了最后一幅。

&n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