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志远和欧阳正恒挤出来的赵大山,神色兴奋,快步走到唐风跟前。
“王爷,今年在小石坡和各地,又寻找到了数十株去年那种雄性不育植株。”
“今年也一道培育了出来。”
唐风对赵大山务实的态度十分满意,颔首微笑。
“加上以今年官庄收割的这些稻谷为种,明年至少应该能够种上两百来亩的样子。”
“后年,就可以在西疆全面推广种植了。”
南宫岳感慨到,“这种高产的稻谷从无到有,属实不易。”
“仅仅四年的时间,就能够改变西疆粮食不充足的局面,已经十分难得。”
他看向唐风,“主公,就是不知道这高产稻种是否已经命名?”
赵大山对着唐风作揖一礼,心中抑制不住地兴奋,“请主公赐名。”
唐风想想也对,有了名号,也的确有助于稻谷将来进行推广种植。
“那就叫西疆一号。”
“即便以后这种水稻种满全天下,也要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这种高产量的水稻是源来自于西疆。”
“说得好。”吴勉赶忙竖起了大拇指。
唐风看向赵大山,“种植出西疆一号,你功不可没。”
“本王将会在学院中挑选有志于农学的学子,组建农科所,继续深入研究杂交水稻。”
赵大山见唐风心情愉悦,赶忙作揖一礼,“这都是草民应该做的。”
“若非去年王爷亲自教导,草民也想不出这般让水稻高产的法子,这都是王爷教导有方。”
赵大山可不敢居功,西疆一号功劳泼天,他万万不敢应下。
去年因为寻找植株有功,就已经被奖赏了不少银两。
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银两。
赵大山十分清楚,只要紧跟平天王,不仅能够过上好日子,还能够光宗耀祖。
自己只是一个农人,何德何能能够有这种卯运。
这一切都是平天王所赐予的。
唐风笑着看向他,“你无需自谦,该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
说着他看向正卖力转动脱粒机摇柄的赵磊。
“赵磊是十五岁吧?”
“有劳王爷记挂,犬子今年是十五岁。”
唐风颔首,“送去学堂识字,庄稼汉也得识字,这样将来才会懂科学种田。”
说完之后他扫视众人,“大家都记住,读书识字,不是世家门阀的专属。”
“各行各业都需要进步,识字明理,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天下聪明人不少,那也得有施展所长的机会与空间。
众人在官庄呆了几乎一整天。
直到天色渐晚,尽皆兴致盎然。
今日六部官员在官庄见识了神奇的脱粒机,回去的路上都兴奋得意犹未尽。
见众人高涨的情绪,唐风看向朱三开口道,“之前让工坊研制的缝纫机,搞定没有?”
对于缝纫机,唐风只是知道大致的原理与结构,至于落地使用,那就需要器械坊花上时间进行逆推和验证。
朱三摇了摇头,“下官汗颜,目前还不能说完全成功。”
“还有几个零件需要再打磨调整一下,预计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缝纫机的样机。”
唐风闻言,心中不由得有些遗憾。
不过他也知道,除去自己亲自主抓的几大作坊之外。
留在器械坊的匠人研发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能够有如今这个程度,已经很是不错了。
他微微摆手想到了宝通学院中的学子。
经过三年的培养,已经从三郡之地筛选出来了不少优秀的苗子。
为了能够早日将那些孩子培养出来,学堂可是没有寒暑假。
除了每个月有四日的休沐时间之外,其他时间的课程都是安排的满满当当。
好在大部分学子都十分地争气,完全不用催促,都拼命地学,都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与家族的命运。
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能够识字明理就有机会跨越阶级可能,这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
而一直以来,学文识字都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一般的老百姓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高昂的束修以及书本纸张的耗费。
如今在各个郡城开设的学堂,所需要的束修乃是大多数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
而且在学堂中还直接发放书本和纸张,大大节省了识字学文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只要在学堂中表现优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