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烨屏住呼吸,一字不落地记在心里,手指悄悄按着经文指引运转内息。
这一次,滞涩感少了许多,一股微弱却温暖的气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脉缓缓流动,像温水淌过干涸的河床。
他强压着心中的狂喜,面上依旧装作认真听经的模样,偶尔还会“请教”
经文中的生僻字——他知道,觉远最喜有人听他讲经,这样才能长久地留在他身边。
从那以后,林烨每天深夜都会来槐树下“听经”
,白天则利用干活的间隙偷偷练功。
挑水时,他便用九阳心法控制呼吸,水桶再沉也不觉得累;劈柴时,他将内息灌注到斧头里,一斧下去便能将原木劈成两半,效率比其他弟子高了数倍。
管事僧人见他勤快能干,便将他调去了达摩院后院,负责打扫藏经阁附近的庭院——这正是林烨想要的!
藏经阁里藏着少林寺的武学典籍,虽然外门弟子不许入内,但他可以借着打扫的机会,偷偷观察里面的僧人练拳。
他看到罗汉拳的刚猛、般若掌的灵动,再结合九阳神功的心法,竟能举一反三,将这些粗浅的拳法练出几分火候。
有一次,一个内门弟子故意刁难他,要与他比试,林烨只用了三招,便借着九阳神功的护体罡气,将对方震得手臂麻,从此再也没人敢欺负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烨的内功日渐深厚,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气流越来越强,运转也越来越顺畅。
可他心中的紧迫感却越来越重——他知道,郭襄随时可能来少林寺。
原着中,郭襄为了寻找杨过,曾来过嵩山,还与觉远、张君宝有过一面之缘。
那一次,她赠给张君宝一对铁罗汉,这份情谊,却成了日后张三丰创立武当的契机之一,也成了郭襄追寻杨过的又一段插曲。
林烨不想让这段“插曲”
只是插曲。
他要让郭襄看到,这世上除了杨过,还有人能护她周全;他要让她知道,她不必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孤苦一生。
可他现在只是个外门弟子,武功虽有小成,却远不足以与杨过抗衡,更不足以保护郭襄——他必须尽快学到完整的九阳神功,必须拥有更强的力量!
这天深夜,林烨像往常一样来槐树下见觉远。
刚走到拐角,就听到藏经阁里传来争吵声。
他悄悄走近,透过窗缝看到,方丈与几位座正围着觉远,神色严肃。
“觉远,你可知罪?”
方丈的声音带着怒意,“你将藏经阁里的《九阳真经》私自外传,还教给外门弟子,坏了我少林规矩!”
觉远一脸茫然:“方丈,老衲从未外传经书,只是偶尔与张君宝小施主讨论经文罢了。”
“讨论经文?”
座之一冷笑一声,“那张君宝近日武功突飞猛进,连内门弟子都不是他的对手,若不是你教了他九阳神功,他一个外门弟子怎能有如此成就?”
林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还是暴露了!
他知道,按照原着,觉远会因为这件事被责罚,最终在逃亡途中圆寂,而他也会被迫离开少林寺。
可他现在还没学完九阳神功,还没见到郭襄,怎么能走?
就在这时,觉远突然开口:“此事与张君宝无关,是老衲的错。
若方丈要罚,便罚老衲吧。”
他顿了顿,又道,“《九阳真经》虽藏于藏经阁,却非我少林之物,老衲研读多年,只觉得其中奥义无穷,若能造福世人,便是功德一件。
张君宝心善性纯,若能将此功传给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方丈气得浑身抖,正要下令将觉远关入柴房,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
林烨心中一动——是郭襄的襄铃!
他猛地推开门,只见一个身穿淡黄衣衫的少女站在庭院里,腰间挂着一对银铃,正是郭襄。
她看到屋里的情景,有些惊讶:“请问各位大师,这里生了什么事?”
郭襄来了!
林烨的心跳骤然加,他看着眼前的少女,比书中描写的还要灵动——眉眼间带着郭芙的娇俏,却又多了几分黄蓉的聪慧,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满是对世界的好奇,哪里有半分日后峨眉掌门的清冷?
方丈见郭襄衣着华贵,不似普通人,便放缓了语气:“施主是何人?为何深夜来我少林?”
“我叫郭襄,”
郭襄笑着拱手,“我是来找人的。
不过刚才听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