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相告。
陆父又看向窗外的东边:“阿宁跟你娘一样聪慧。”
陆昭若想起屠氏的泼辣算计性子,倒是看不出她哪里聪慧了?
陆父话一出口便知失言,忙转开话头:“当年……沈家那老……沈家阿爹提着聘雁来求亲时,在你八岁那年腊月里,冒着大雪在咱家门外站了三个时辰……那般诚心求娶,如今却……”
他满脸内疚:“是阿爹害苦了你啊……”
那手背上还留着当年熬夜抄书为她攒嫁妆时冻出的疤。
陆昭若温声道:“阿爹别自责,您当初也是盼着女儿好的,是女儿自己一心都在沈容之身上,也是女儿自愿嫁入沈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7章你在沈家,也是这般吃得多?(第2/2页)
是自己瞎了眼,错把鱼目当珍珠。
用一世性命试出的错,这一生,定要擦亮了眼看人。
昼食已做好。
陆昭若帮忙端菜,一家人跪坐在木案周围。
屠氏除了做虾酱蒸蛋、香油豆腐,还做了骨汁熬菘菜,主食是粟饭。
还有陆伯宏烤的芋头,焦黑的表皮裂开几道细缝,露出里头金黄绵软的芋肉,热气混着甜香氤氲开来。
屋外风雪呼啸,屋内炭火噼啪,一家子围坐在低矮的食案旁,很是温馨。
陆昭若看着至亲都在,心情好。
捧着热腾腾的粟米饭,不知不觉多添了半碗。
屠氏一直盯着她瞧,好几次想开口忍住了,最后看着陆昭若又吃起了芋头,终于忍不住撂下竹箸:“你在沈家,也是这般吃得多?”
怪不得,不受舅姑喜爱,减餐让食都不懂。
陆昭若慢慢咽下芋头,说:“沈家的规矩,新妇多食半碗,姑舅便要说不知节俭,若是饿得晕了,反倒夸一句贞静守礼,女儿谨记阿娘的教导不敢多吃,所以回来了,饿得难受就多吃了些。”
陆伯宏闻言,一把抄起陶盆,将剩下的粟米饭全部倒入陆昭若碗中,又舀了满满三勺虾酱蒸蛋。
他声音沙哑,眼尾发红:“小妹尽管吃,在自家还要饿着肚子,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我陆家儿郎无能?”
“沈家那些个腌臜规矩,咱们陆家没有。”
陆父也夹了块豆腐放在陆昭若的碗里,说:“阿宁多吃些。”
屠氏的脸色瞬间铁青,眼睁睁看着金灿灿的虾酱蒸蛋和冒尖的粟米饭全堆进了陆昭若碗里,心口像被人生生剜去一块肉似的疼。
吃完饭。
陆昭若帮忙收拾了碗筷。
陆父虽然开了家私塾,但束脩收得极低,贫寒人家的孩子更是分文不取,为贴补家用,他常年替人代写讼状、地契。眼下年关将至,案头又堆满了街坊送来的红纸,求写春联。
陆昭若一整个下午都伏案执笔,红纸铺满了半间屋子。
她手腕悬空,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福”字和吉祥话。
偶尔抬头揉揉酸痛的肩膀,就见陆父在另一侧写着讼状,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