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恒之钥

关灯
护眼
第39章 通缉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世界的、充满恶意的浪潮无情地击碎了。

    第五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刚刚被雪山顶峰吞没,天空呈现出一种冰冷的黛青色。村里那台老旧的、外壳泛黄、依靠着屋顶一块小型太阳能电池板和一根歪歪扭扭的卫星天线接收信号的电视机前,聚集了几个结束了一天劳作、正在休息的村民。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地方台的歌舞节目,充满了欢快的节奏和鲜艳的色彩。叶舟三人也在自己的石屋内,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

    突然,歌舞节目被毫无征兆地切断,画面切换到了一个布置严肃、灯光刺眼的新闻演播室。一位表情凝重、穿着笔挺西装的女主持人,用字正腔圆、带着不容置疑权威性的普通话开始播报。紧接着,屏幕上赫然出现了三张经过处理的、但清晰度足以辨认的照片——正是叶舟、艾莉丝和特蕾莎!那是他们在布拉格街头、威尼斯小巷活动时,被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捕捉到的影像!

    “……插播一条由国际刑警组织协同多国执法机构发布的最高级别红色通缉令……”新闻主播的声音冰冷而富有煽动性,通过卫星信号,清晰地传遍了这间小小的石屋,也传入了外面所有村民的耳中。“……紧急追捕三名极度危险的****。叶舟,原哈佛大学符号学教授,涉嫌利用学术身份进行跨国恐怖活动;艾莉丝·卡德拉,无固定职业,疑与多个国际极端组织和军火走私网络有密切关联;特蕾莎·维拉诺瓦,原梵蒂冈宗座遗产管理局高级特工,现已确认叛变,涉嫌出卖组织机密……”

    新闻主播用一种快速而密集的语速,列举着一桩桩令人发指的“罪行”,每一桩都足以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在历史名城布拉格制造针对知名图书馆的爆炸案,残忍杀害德高望重的老馆长(指波西米亚石匠会的引路人);在威尼斯利用国际学术会议掩护,破坏珍贵文物,引发大规模骚乱,造成多名游客伤亡;在西藏某“敏感科研区域”策划并实施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引发了“大规模山体滑坡”(巧妙地将基地自毁引发的雪崩归咎于他们),造成“多名杰出的科考人员和当地向导不幸失踪或遇难”,并“极有可能窃取了高度敏感的国家机密与尖端技术资料”……

    屏幕上还配合地播放了经过精心剪辑的、来自所谓“目击者”和“安全专家”的“证词”与“分析”,将他们系统地描绘成精神错乱、思想极端、意图颠覆现有世界秩序、对人类文明构成严重威胁的疯狂科学家、冷血雇佣兵和信仰背叛者。甚至还有一段模糊不清、似乎是偷拍角度的视频片段,显示叶舟在布拉格老城广场的天文钟下“鬼鬼祟祟”地操作着个人终端(实则是他在解密牛顿手稿上的指示)。所有的“证据”都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看似天衣无缝的罪恶之网。

    “……权威部门提醒,上述三名通缉犯极度危险,确信持有重型单兵武器,可能携带未知的生化或放射性物质,具有极强的反社会人格。如有任何公众发现其行踪,请务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与当地警方或国际刑警组织联系,切勿自行接触或试图阻止……”

    新闻如同一声平地惊雷,在这片与世无争的山谷中炸响,其冲击波瞬间摧毁了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信任。原本对他们还算友善、甚至带着些许好奇和同情的村民,此刻再看向村尾那座石屋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无法掩饰的恐惧、深深的猜疑、以及一种古老的、对“灾星”和“不祥之人”的本能排斥。孩子们被大人厉声喝止,不允许再靠近那里;原本在附近劳作的人们,也下意识地绕道而行。

    负责照顾他们饮食的卓玛,像往常一样端着盛满糌粑和酥油茶的木盘来到石屋门口,这一次,她却犹豫地停在门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走进来。她将食物沉默地放在门口那块冰冷的青石板上,抬起眼,眼神复杂地、带着一丝惋惜和更多恐惧地看了屋内的三人一眼,嘴唇嗫嚅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匆匆转身离开,仿佛逃离瘟疫源头。

    叶舟沉默地走到那台还在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污蔑之词的电视机前,伸出手,用力按下了关闭按钮。屏幕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