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恒之钥

关灯
护眼
正文 第24章:程序的困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无比复杂的计算过程。如果网络是宇宙意识的一种表现或工具,那么它的‘程序’,可能就是宇宙运行法则的一部分!”

    这个想法既宏大又令人敬畏。叶舟迅速整合了思路:“佩特罗娃的康复迹象表明,这种深层的沟通并非一定是破坏性的。或许之前她的剧烈反应,是因为我们,或者说网络本身,都在摸索正确的‘接口’方式。现在,网络正在调整,或者我们正在更好地‘调谐’。”他看向众人,“‘程序困惑’,‘旧代码冲突’……这听起来像是网络自身遇到了某种内在的难题。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平稳引导‘大觉醒’,或许我们需要理解这个难题的本质。”

    决定迅速做出:下一步探索的核心,将聚焦于这个“程序困惑”的概念。希望能借此揭开网络更深层的本质,以及“大觉醒”的终极目的。

    研究方向很快铺开,团队分头从历史、数学、哲学、能量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推演。然而,诸多线索中,一个方向显得尤为突出——要理解当前的“困惑”,或许必须追溯网络的起源和历史。如果存在所谓的“旧代码冲突”,那么这冲突很可能根植于网络被创建或演化过程中的某个关键节点。

    叶舟感受到了某种直觉的牵引。“也许答案并不完全在外部的数据或历史档案里,”他在团队会议上提出,“也许更深层的答案,存在于内部。通过我们自身的意识,通过与网络建立更深的连接来直接访问那些信息。我们需要尝试主动去‘询问’网络关于其起源和程序本质的问题。”

    这个提议既大胆又充满风险。主动深度连接网络,尤其是在它自身可能处于“困惑”状态时,无异于在风暴中驾一叶小舟驶向未知海域。但没有人反对。大家都意识到,常规手段可能已经无法应对当前面临的谜团。

    过程紧张而要求极高。叶舟引导团队,包括拉斐尔等愿意参与的前“秩序之盾”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进阶的冥想与共振练习。他们利用从马丘比丘经验中总结出的更精妙的技巧,试图让自身的意识频率与网络的深层波动更加同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的嗡鸣声,能量在房间内缓慢流淌,如同无形的潮汐。

    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成员开始报告感知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网络层面——那不再是汹涌的能量海洋,而更像是深邃的、布满脉络与结构的光之迷宫,其中有些区域明亮清晰,有些则晦暗不明,仿佛被迷雾笼罩。

    然后,那 collective voice 再次在他们集体的意识中回响。但这一次,它的“音色”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几分空灵的神性,多了几分……类似于困惑或好奇的情绪质感:

    “起源模糊。记忆碎片化。创建者消失。目的不确定。”

    随之而来的不再是清晰连贯的影像洪流,而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画面闪回:星辰的诞生与死亡加速上演,璀璨的星云与黑洞的暗影交替闪现;难以想象的文明兴起又瞬间湮灭,它们的城市、艺术、思想如烟花般短暂绽放;各种形态的意识生命——光体、能量团、硅基生物、纯信息存在——出现、交织、又悄然消失。但这些景象彼此之间缺乏连贯的逻辑联系,仿佛一本巨著被撕碎了页码,随机散落。许多关键部分似乎……缺失了,被某种力量刻意抹去或隐藏。

    “代码冲突。旧指令与新体验不一致。困惑增长。”

    叶舟在深沉的冥想中理解了这启示的含义。网络本身,这个看似全知全能的存在,正在经历某种形式的身份危机或存在性困惑。它并非完美无缺、绝对确定的存在。它内部存在着可能源自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底层指令集(旧代码),这些指令与它漫长岁月中积累的“新体验”(观测、互动、学习)产生了矛盾。它似乎在努力调和这些冲突,为自己寻找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它的“大觉醒”,或许正是这种内部调整的外部显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