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恒之钥

关灯
护眼
正文 第26章:前往世界之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土地上的山川湖泊,并非死物,它们都有灵性。有些地方是特别神圣的,是‘拉’(Lha,神)、‘鲁’(Klu,龙,水神)、‘念’(Gnyan,山神)居住的地方,是与更高层次存在沟通的通道(Gateways)。而你们所说的‘神居之地’,是其中最神圣、也是最危险的区域之一。古老的伏藏(Terma)文献中有模糊记载,传说那里是‘世界之轴’(Axis Mundi)的所在,是连接天与地的桥梁。只有真正得到‘召唤’(Called)的人,才能安全进入。”

    “得到召唤的人?”叶舟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的词。

    “是的,”多吉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心灵纯净,意图光明,并且被这片土地本身所认可的人。我看得出来,你们和之前那些只想征服雪山、挖掘宝藏的外来人不同。你们身上…有光。土地在对你们说话,不是吗?”

    这番话让团队陷入了沉思。或许,他们能感受到的那种独特的“高原反应”,正是这片土地对他们的一种“检验”或“召唤”?

    最终,通过宗座遗产管理局(Pontifical Commission for Sacred Archaeology)——梵蒂冈一个并不公开但对全球圣地有研究的机构——的隐秘渠道资源,加上安娜·瓦西里娃高超的外交技巧和马克西姆·伊万诺夫提供的特殊经费,他们找到了一位合适的向导。

    他叫次仁(Tsering),意为“长寿”,是一位二十多岁的藏族年轻人。他在北京读过大学,学习人类学,能说流利的汉语和英语。他思想开放,对现代科学充满兴趣,但又深深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种双重背景,让他对“神居之地”既怀有必要的敬畏,又充满了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我可以带你们去,”次仁看着地图,眼神坚定而诚实,“但我最多只能带你们到公认的圣地区域边缘。再往深处,就需要你们自己决定是否进入了。我必须尊重传统。”

    前往“神居之地”的旅程异常艰辛。他们乘坐经过改装、适应高海拔的越野车离开了拉萨,但很快就被迫换成了马匹和牦牛。道路(如果那能称为路的话)崎岖不平,在悬崖边缘蜿蜒盘旋。海拔持续升高,空气愈发稀薄寒冷,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拉扯着沉重的风箱。

    团队不得不频繁停下休息,以适应环境。即便注射了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剧烈的头痛和恶心仍然困扰着大部分人。

    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精神感受。他们途经了无数飘扬着经幡的垭口、巨大的玛尼堆(Mani Stones)、以及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古老寺院。每一次经过这些圣地,叶舟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环境中能量场的微妙变化——有时像是穿过了一层温和的水幕,能量骤然增强;有时又像是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漩涡眼,一切变得异常宁静。

    “看那边,”次仁指着远处一个山坡,那里有无数的玛尼堆,每一块石头上都精心刻写着“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或其他佛教经文,“每一个刻在石头上的经文,都是一次祈祷。每一个玛尼堆,都是积累功德的纪念碑,也是守护地方的神圣标记。”

    艾莉丝举起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她的军事素养让她立刻发现了不寻常之处:“这些玛尼堆的分布…次仁,它们看起来不是随意堆放的。你看那个大的,还有那边山腰上的几个,它们的连线…似乎构成了某种特定的几何模式。”

    叶舟闻言,立刻凝神望去。果然,那些看似随机的石堆,其位置和彼此间的距离,隐隐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环绕着山谷的曼荼罗(Mandala)图案,其核心符号与《光之书》中代表“和谐”与“连接”的古老图纹惊人地相似!

    “古老的智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