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和某种淡淡的、类似没药的香料味道。墙上挂满了各种古老而精密的手工钟表、星盘、黄道仪和复杂机械图纸。工作台上散落着齿轮、发条、镊子和放大镜。四周摆满了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皮革装订的古籍、泛黄的卷轴和扎捆的笔记。角落里甚至放着几个古老的地球仪和人体解剖模型,整个空间像一个充满奇珍异宝的密室。
“叶舟教授,这是米洛什(Miloš),”艾莉丝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尊敬,“我们兄弟会在布拉格最资深的守护者之一,也是这座城市活的历史地图。”
米洛什向叶舟微微点头致意,但没有说话,只是用一块绒布擦着手上的油污。他走到一个古老的橱柜前,拿出一些黑面包、一块硬奶酪和一瓶清水递给叶舟。他的动作沉稳而缓慢,与艾莉丝的敏捷形成鲜明对比。
“Jez,” (吃) 他简单地说,语气不容拒绝。
“吃吧,”艾莉丝翻译道,虽然叶舟已经从手势中明白,“你需要保持体力和血糖。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休息。”
叶舟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接受了食物和水。同时,艾莉丝和米洛什用快速而低沉的捷克语交谈起来。从他们严肃的表情、急促的手势和偶尔瞥向监控屏幕(一个隐藏得很好的现代设备,显示着门外多个角度的黑白监控画面)的眼神判断,情况似乎非常严重。
“发生了什么?”叶舟最终忍不住问道,咽下干硬的面包,“那些人是谁?是‘看守者’?还是特蕾莎的人?为什么他们如此迫切地想要抓我?我只是一个学者!”
艾莉丝转向他,表情凝重,灰色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深邃:“这不是关于你个人,教授。从来都不是。而是关于你所知道的东西,关于你正在破译的知识,以及…关于你能够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解读《光之书》。”
她走到一个巨大的、雕刻着繁复星座图案的古老地球仪前,手指在特定的经线纬线上按压、旋转。地球仪内部发出几声轻微的、机簧咬合的咔嗒声,然后奇迹般地从中轴线裂开,露出一个隐藏的空腔。里面衬着深色的天鹅绒,躺着一份古老的文件,纸张脆弱发黄,看起来与《光之书》的风格惊人地相似,但尺寸更小,更薄,上面的符号更加密集和复杂。
“这是‘钥匙’的另一部分,或者说,是‘注释篇’(Glossarium),”艾莉丝说,极其小心地取出那份脆弱文件,戴上了白手套,“索科尔博士在死前不久,通过破译《光之书》中的一组密码,最终定位并找到了它。他认为《光之书》本身——我们称之为‘原理篇’(Principia)——是不完整的,更像是一本天书或密码本;需要这份‘注释篇’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和理解,揭示其真正的操作含义。”
叶舟屏住呼吸,不敢靠得太近,生怕自己的呼吸会损伤那脆弱的纸张。这份新文件上的符号体系确实与《光之书》中的同源,但更加精细复杂,充满了旁注、交叉引用和层层叠叠的注解,仿佛是对原文本的深度解密和扩展说明。
“这…这是什么?”他问道,声音因激动和敬畏而微微颤抖,几乎不敢触碰那承载着巨大秘密的页面。
“我们称之为‘注释篇’,”艾莉丝解释,她的声音也带着一种近乎宗教性的庄严,“根据兄弟会最古老的传承记载,《光之书》并非单一文献,而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原理篇、注释篇和应用篇(Applicatio)。索科尔相信布拉格天文钟是基于‘应用篇’的部分原理建造的——那是对知识的具体实践和物质化体现。但他多年来只找到了‘原理篇’,也就是你一直在研究的那份。而这份‘注释篇’,则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叶舟的思绪飞速运转,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那么注释篇解释了如何理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