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本初子午线等等可谓是强的离谱。
当然,刘炫也不差,这位几乎注释了过去所有的经典,著作是一年写三部,无人能比,他的许多注释都被后人所沿用,影响了新朝代的经学主流思想,开创自由辩经体系,为破除先前的混乱学术思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至于后人感慨:隋朝的大家只有两个,一个刘炫,一个刘焯。
刘炫跟刘焯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刘炫在李渊这里得到重用之后,也想着要拉师兄一把,就向李渊举荐了他,李渊便派人去将刘焯给接过来,甚至派了刘掌事亲自前往。
刘掌事听着刘焯的话,心里颇为欢喜。
这位大儒跟他师弟是真的不一样,刘炫除非是有求于人,不然都是一脸的狂傲,见谁骂谁,不怎么把别人放在眼里,从他嘴里是听不到什么好话的。
而这位刘公,明显就更知礼,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
这真的一点都不像是师兄弟,都不像是好友。
刘掌事暗自为这位刘公感到不值,结交了那么一个朋友,相处起来应该是很不好受吧?
只是,刘掌事心里也有些担心。
那刘炫虽也上了年纪,却是活蹦乱跳的,看起来非常的健康,而这位刘公,看起来就有些病怏怏的,他本来都不敢让对方在这个季节赶路的,是刘焯执意要走。
马车正式进入楼烦地界,还不等他们到达县城,便有人出来迎接。
来迎接他们的,自然就是刘炫。
刘炫领着许多弟子,站在此处,看到马车到来,也不理会其余众人,几步就钻进了车内,刘焯刚起身,刘炫便将他给按住了。
“外头风大,你就坐着吧,我们继续走,早些到城里去!”
刘掌事只好先下去,给他们两人叙旧的机会。
“光伯。”
刘焯看着刘炫,脸上并没有丝毫的怪罪,哪怕是因为刘炫而丢了官职,他也不觉得有什么,看到师弟如此硬朗,刘焯笑了起来,“你这年少时孱弱,怎么年纪大了却变得如此硬朗呢?”
“莫不是读书之余,还在偷偷练武?”
“听闻你擅那使锤之术,过去怎么没给我说呢?”
刘焯的眼里满是调侃。
显然,他在刘掌事那里听说了不少事。
刘炫脸色如常,说道:“士元不曾给我束脩,我自然就没有告知。”
刘焯以刘炫哄骗公子的事情来调侃,刘炫便以束脩的事情反过来调侃。
刘焯跟刘炫是真正的一对,因为刘焯也颇为重视钱财,这位收了许多的弟子,而后跟他们索要束脩。
这跟刘炫还不一样,刘炫是给钱就教,他是给的多就多教,给的少就少教,区别对待。
这样导致刘焯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许多人都对他失望。
刘炫就以此事调侃。
而后,两人又一同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