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做到了。
从19o5年上书清政府,到在家乡南通亲手创办博物苑,他走完了从理想到现实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新生:梦想的延续
夕阳西下,凌峰和林悦终于完成了博物馆开幕前的最后检查。
他们疲惫但满足地站在博物馆大厅的中央,环顾这个凝聚了他们五年心血的梦想之地。
“陈教授明天会来参加开幕仪式吗?”
林悦轻声问道。
凌峰点点头:“医生说他情况稳定,可以坐轮椅来。
这是他毕生的梦想,他一定要亲眼见证。”
他们走到“中国博物馆童年期”
展区的尽头,那里特意留下了一面空白的墙,墙上只写了一句话:“博物馆的故事,由每一个珍视文化的人共同书写。”
这面墙,是凌峰和林悦特别设计的——它象征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未完成性,也预示着更多的后来者将继续书写这段历史。
“我们的博物馆不像徐家汇博物院那样只收藏动植物标本,也不像亚洲文会博物院那样侧重自然历史标本和中国文物古董。”
凌峰说道。
“我们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既展示文物,又讲述历史,更传承精神。”
林悦接话道。
夜幕降临,凌峰和林悦最后一遍检查了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
当他们走出大门时,满月已经升起,皎洁的月光洒在博物馆崭新的牌匾上。
“这个双节过后,我们的人生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林悦依偎在凌峰的肩膀上,轻声说道。
凌峰仰头望着天上的圆月,想起了斌椿在英国参观“生灵苑”
后记录下的感受,那是一种对新奇世界的惊叹,也是一种对未知领域的向往。
而此刻,他心中涌起的,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从林鍼的《西海纪游草》,到张謇的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人走过了从看到想,从想到做的漫长道路。
今晚,我们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开启新的征程。”
远处,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
凌峰和林悦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正在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默默耕耘。
而他们的博物馆,明天将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迎接第一批参观者,继续书写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