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舱室,赵承志坐在中央,头戴神经接口环,神情凝重。
“我知道你要我去哪。”他说,“如果真有门,那就让我第一个推开它。”
随后是黑屏,只剩下一串坐标缓缓浮现:**南纬78°19′,东经162°03′**。
正是南极罗斯冰架边缘。
陈默心跳加速。这不是巧合。赵承志早就知道什么,甚至可能亲自参与过南极的秘密任务。而苏婉清的大脑之所以成为最初的共振容器,或许正是因为她曾接收过来自极地深处的某种信号??一种超越语言、直抵灵魂的呼唤。
他立即将这段视频加密封存,并设为仅限本人解锁。然后关闭系统,转身离开。
三天后,极光撕破铅灰色的天空,照在无垠冰原之上。运输机降落在临时跑道上,寒风如刀割面。三人穿着厚重防寒服,踏上这片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土地。远处,罗斯冰架像一块巨大的蓝黑色玻璃斜插入海,沉默而威严。
按照计划,他们需徒步穿越四十公里冰原,抵达疑似“碑底有门”的区域。途中,周远负责警戒,林小雨操作便携式频谱仪监测周围电磁环境,而陈默则不断对照老照片背后的模糊笔记与卫星地图进行定位。
第五天傍晚,他们在一处冰裂谷边缘发现了异样。
频谱仪发出尖锐警报,显示地下存在高强度低频震动,周期性重复,宛如心跳。
“这不是自然现象。”林小雨蹲下身,用手套轻触地面,“振动频率……接近人类a脑波,但更深层,像是集体潜意识的共鸣。”
周远用探杆敲击冰层,声音空洞。“下面有空间。”
陈默取出激光钻孔设备,小心翼翼在冰面打出一个小洞。红外摄像探头缓缓下降??三十米下方,竟是一片巨大空腔,岩壁上刻满类似母碑纹路的符号,中央矗立着半截断裂的黑色石柱,表面覆盖着薄薄一层蓝绿色结晶物质。
“这不是黑碑残片。”陈默盯着画面,“这是……母碑的原始形态。”
就在这时,通讯器突然响起。是“极光号”发来的紧急联络。
“陈博士,我们找到了一艘废弃潜艇,型号为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阿尔法级’,舷号不明。内部发现大量实验日志,提及‘深海共振实验’与‘心灵之门计划’。最关键的是……我们在驾驶舱看到了一具尸体,穿着现代科考服,手腕上有你们研究所的识别芯片。”
陈默浑身一震。“谁的芯片?”
“编号GL-003。”
那是赵承志的编号。
空气仿佛冻结。赵承志……竟然死在了这里?可三年前他在西安隧道引爆装置后,明明已经消失于数据洪流之中。难道他的意识曾短暂回归肉体?又为何选择重返南极?
“我们必须下去。”陈默咬牙道,“不管那扇门通向哪里,我们都得走进去看看。”
当晚,他们搭建临时营地,在冰面上凿开一个直径两米的竖井,顺着绳索滑入地下空腔。当双脚踩上岩石地面时,一股奇异的暖意扑面而来,与外界零下五十度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岩壁上的符号随着他们的靠近开始微微发光,如同呼吸般明灭。林小雨采集样本时发现,那些结晶竟是由某种未知微生物构成,能在低温下持续释放微量生物电,与蓝花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
“这些不是石头。”她喃喃道,“这是活的。”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