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七零,不做弃妇

关灯
护眼
第1264章 民心所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个村子里就那么些新鲜事儿,加之本就与老钱家有关,总有好奇的社员来打听老两口对此事的态度。

所以就算昨儿晚上的热闹老钱家没人去看,今天早上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钱木匠这会儿提出来也没有要帮忙说话的意思,更不会收留那母子俩,单纯是照顾老父亲老母亲的心情。

毕竟钱二娃再不争气,那也是老两口看着长大的,曾经也和钱庆春一样被寄予过厚望。

如今他落得这么个下场虽是自找的,可当长辈的总是心疼孩子,若是想去看一眼,塞些生活用品,钱木匠可以理解。

事实上老两口也确实伤心,他们一辈子要脸面,平时连人家的便宜都不占,却养出个蹲号子的孙儿。

说句难听的,钱二娃还不如立刻就死了呢。

英年早逝虽然同样让人伤心,可好歹他是作为一个人去死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眼睁睁看着他烂成一坨狗屎。

不去看吧~心伤;去看一眼吧~心烦。

钱木匠和钱庆春对钱二娃的感情淡淡的,倒是无所谓,实在他叫人失望太多,亲近不起来。

现下就看老两口是啥意思了。

如果要送一送,那钱木匠立刻就会帮忙准备,给那母子俩拿点儿钱票,备些生活物品,毕竟那里头的日子可不好过。

老两口一辈子要脸,一辈子没丢过脸,偏偏在这忤逆子身上跌了跟头,要去看他吗?钱老太摇了摇头,语气沧桑却很坚定:

“看啥呀看?越看越心烦,这会儿他就是跪在地上哭,求饶,也不是真的知错,只是不想进学习班,不想过苦日子罢了,听着就烦。”

都说人生难得糊涂,钱老太就是太清醒了,以至于每每遇到这种时候总是难受,不愿意多说。

见母亲语气坚决,钱木匠也不多话,转而看向父亲。

老钱头也摇摇头,“早说过叫他别回来,他听了吗?但凡听了能进学习班吗?既然他不听话,老头子也不多话了,随他去吧,都是命啊~”

可不是,但凡钱二娃和钱大嫂子听老钱头一句劝,别去找老大、老三,也别再回来,哪儿有今天这回事儿?

这就叫后悔也怪不着别人,都是自找的。

两个老人这回是真死心了,只当家里没有这号人,该干啥干啥,哪怕今天就是最后一面也不愿去看。

二老不愿意去看,钱木匠和钱庆春更不会自找麻烦,一家人吃过饭就各自去做各自的事情,再也没谈论过那对母子俩。

没有调侃也没有嘲笑,更没有关心和舍不得,真正的心死便是这样毫不在乎。

只可惜有些人讨人烦而不自知。

这边老钱家早就热火朝天忙活起来了,那边被关在公屋里的钱大嫂子和钱二娃还心心念念盼着有亲戚能来捞他们。

钱大嫂子更是大言不惭,宽慰已经六神无主的钱二娃道:“急啥?你以为有个劳改犯亲戚他们心里能得劲儿?大队长也忒小气了,就好吓唬人。”

她想的挺好,就算秀珍不肯看在从前的情分上把他们母子俩捞出来,钱二娃的爷爷奶奶也不可能真的眼睁睁看着大孙子进学习班,成劳改犯。

只要他们向大队长施压,撒泼打滚,表明了不愿意,队长看在老钱家诸多贡献的面子上,不会把人赶尽杀绝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单说钱木匠和李祖富的个人交情就不一般,他若是一定要保大嫂和侄子,说不得还真能把二人保下来。

可前提是人家得愿意为母子俩欠这份儿人情,丢这个脸呀~

自己一个人蹲在角落里的牛大笑看眼前这对母子搞不清楚状况。

他就不明白了,连他这个外人都能看出来李祖富的态度有多坚决,这事儿绝没有转圜的余地,怎么当事人还能有这么不切实际的妄想呢?

反正也挺无聊的,牛大就当看个笑话,眼睁睁看着钱大嫂子把儿子哄好,母子俩又重新振作起来,计划出去以后要去哪里落脚,以后要做什么营生。

该说不说这心态还是蛮好的,要是能用在正道上干啥不出彩呀?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母子俩左等右等,等不来放人的亲戚,反倒等来了四个公安。

该办的事都已经办完了,四个公安临回去之前在李祖富的陪同下,上老钱家一人买了一饭盒秘制香干。

满满一饭盒,压的很实在,差一点儿两斤,花了五毛钱。

不算便宜,但价格绝对对得起口味,并且不要票,光这一点就比国营饭店有优势。

瞧见老钱家的木匠都在研究小吃车,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